湖师院:“小学校”建出“大学科”
□ 汪 恒
如果不是实地走访和了解,很难想象一所地方师范类院校的物理学科,除了深耕师范教育,还能在核物理等理论物理研究方面有一番建树。湖州师范学院理学院的物理学科从只有“一名教授、一名硕士”起家,建设成了省“十三五”一流学科(B类)。目前,学科团队中40%的成员为留学归国教师,而且在核物理方向拥有全省规模最大的研究队伍,也因此被国内同行誉为“小学校,大学科”的范例。
2002年,湖师院理学院正式组建成立。彼时,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学科发展方向不明确,物理学成了薄弱学科。经过多方研究,最后学院将理论物理定为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当时新上任的院长于少英认为,学院已有物理学科教育方面的基础,在基础理论研究上还有很大开拓空间。而在物理学科中,核物理又是其中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由于目标明晰、工作扎实,湖师院的物理学科短短几年内就收获了省重点建设专业、“省级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荣誉。
学院也清醒地意识到,学科建设要获得更大发展,除了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深造,还需要坚持高标准引进人才。2008年,“洪堡基金”学者李庆峰结束了在德国法兰克福4年半的研究回到国内。应学校的热情相邀,李庆峰选择在湖师院继续自己的研究。第2年,李庆峰成为物理学科负责人,他把在海外接触到的学科建设和管理经验注入团队建设中。
李庆峰发现,当时学科内部还没有定期开展的学术主题研讨会。李庆峰就创设了名为“物理沙龙—Tea Time”的学术研讨会。活动每半个月逢周三下午举行一次。每次活动由两位不同研究领域的教师主讲,大家一起交流科研成果、启发思路。组织形式上采取每半年轮换一次的轮值主席制。每年3月,学科组成员还会分享交流自己当年预申报的国家基金项目内容。“类似的形式,我在德国的时候参加过。形式休闲、范围较小,但对老师们开展学术研究有明显促进作用。”李庆峰说。
同时,学科组还在各个二级学科内开展各类学术研讨会(Seminar),所有教师都可以自己提出并邀请感兴趣的专业研究者前来做讲座交流。迄今为止,通过这一渠道请进来的学者已经将近120人。考虑到有的教师暂时没有研究生带,学科组还鼓励方向相近的教师组成互助小组,抱团发展。为了学科组教师的整体发展,大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合理的范围内,从学科经费中拿出一些资金,用于支持当年个人研究经费不足同时又有研究需求的教师。“从事基础理论研究,出成果往往没有那么快。我们要对老师的学术成长有耐心。”李庆峰表示。
一系列举措的成效很快显现出来,研究团队的活力大大得到激发。同时,学科优秀人才的引进也迎来了“井喷”。在理学院现任执行院长沈彩万看来,人才引进既要“动脑”,做好功课,又要“用情”,做好感情留人。副教授王小保此前在北京大学完成了从本科到博士阶段的学习,又有在芬兰做博士后的经历。2014年,面对众多高校伸来的橄榄枝,他最终选择了湖师院。王小保坦言,这里的人文环境和科研氛围最吸引他。
令学科组欣喜的是,这么多年引进的人才“只进不出”,集聚效应显著。目前,学科30人的大团队中,有12人来自德国、意大利、美国等的知名高校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成员平均年龄41岁,目前每名成员手上都至少有一个省部级或以上科研项目。近10年,物理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数占学校获批总数的30%。理学院还获评全国仅有的8个高校理论物理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项目之一。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