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未来学校?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探索未来学习空间的可能形式;营造绿色、科技的教育空间;建筑设计具有前瞻性和灵活性;服务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从高处俯瞰大关实验中学,两大校区的建筑风格不可谓不时尚:灰白色外立面、流线型设计、U字型结构、开放式空间……别具一格的建筑设计令该校充满了艺术的美感。“既然要建设新校区,就要兴建一所能够满足未来学生学习、生活需求的未来学校。”大关中学教育集团校长颜晓雅说,“云教育+实践场”是未来学校的主流形态,未来学校要构建开放灵动的学习空间、灵活多元的学习方式以及能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多元课程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建筑能顺应这样的变化,主动打破传统设计思维的桎梏,以更好地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要。

打破千校一面的现象,大关实验中学从设计环节开始,就将学校定位为富含时代气息、独具个性魅力的未来学校。从整体造型设计到单间教室布局,从特殊建材选用到声光电智能控制,该校都把学生的需求置于思考的起点,积极探索未来学习空间的可能形式。

于是,几张课桌经过灵活拼接、组合,就能围合成一个学习小组,无论是激烈的课堂讨论还是简单的学科实验,都可以在标准教室里完成。需要时,标准教室还能立刻变换成一个辩论场或小舞台,辩论赛、情景剧、美文朗诵等形式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得到展示。“知识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或校园,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设备,大量学科相关的知识、案例等教学资源都被引入了常规课堂。”该校教师表示,云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育形态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成为新常态,这是未来学校的显性特征。

“戴上VR眼镜,我就可以像医生那样进行心脏解剖实验啦。”在大关实验中学虚拟现实实验室里,男生小张兴奋地体验着“人生第一刀”,一个小小的医学梦悄然落在他的心田。而另一侧,几位学生正围在平板电脑旁,利用AR设备观察世界知名建筑的模型,细节处的视觉感受甚至比亲临其境更直观。像这样的探究性学习可能发生在大关实验中学的很多场所。原来,为了让学习真正能随时随地发生,大关实验中学打破以常规教室为主的校舍建筑架构,在标准学科教室之外,创设了大量的多元学习空间和非正式学习空间。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要数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STEM中心楼。校长颜晓雅说:“STEM教室和各类智慧教室并非凭空想象产生的,而是有相对应的课程作支撑,是根据课程要求所布置的功能教室。”上下3层共10多间创新实验室,覆盖智能机器人、未来城市、虚拟现实、创新数字化、3D打印等多个高新科技领域,每个实验室对应一门STEM课程,为学生打开了广阔的超学科视界。

不仅如此,该校重视建筑空间艺术与建筑功能的结合,还设立了公共艺术创作区、下沉式广场表演区等“创意科技与艺术表现空间”。宽度在3米至4.5米的开阔走廊则成为非正式的学习空间,学生们在这里玩耍,也在这里遇见和交流。走廊成为该校人流和信息流的重要汇集地。

同样汇集人流和信息流的,还有位于两个标准教室中间的那个小小的辅导室,师生间、生生间的许多交流、谈心就发生在这里。“两大一小”的教室布局是大关实验中学打破以往学校建筑固定结构的新尝试,是该校以教育发展的思路倒逼学校建筑的功能性开发所结出的硕果。为满足走班教学需要添设储存柜、预留学科教室;为提高体育馆空间利用率设置可伸缩座椅;为实现“一室多用”在音乐教室安装形体镜……拱墅区教育局副局长卢献国评价说:“大关实验中学的建筑设计都蕴含着对未来的思考,尽可能地做到超前和留白,建筑设计在前瞻性和灵活性方面做了很多尝试。”

诚然,大关实验中学的学校建筑设计已经超越了物理教学空间的范畴,还融入了展示、对话、交流等心理教学空间的元素。为此,该校在打造未来学校的过程中也格外强调地域文脉、现代科技、艺术时尚和绿色环保等概念,致力于通过建筑设计,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创设一个开阔而富有现代气息的优渥环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