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活跃着一群小小“演说家”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金 澜

“请加入我的战队,我可以教你在演讲中更好地控制全息和换气”“请选我作导师,我能教你说相声”……最近,一场别开生面的“抢人”大战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八(11)班教室打响,6位学生导师开出一个个诱人的条件,争取台上的学员加入自己的队伍。没错,这是该校拓展性课程“我是演说家”的课堂缩影。

作为一所主打“博览·善达”课程特色的学校,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每年都会举办大量活动让学生秀口才,演讲比赛、话剧表演节、言·文节……数不胜数。也正是在诸多活动中,学生不敢表达、不爱表达的问题暴露得一览无遗。如何让学生们张开嘴、勇敢地站在人群中央畅所欲言?抱着这样的初衷,学校语文教研组在2015年9月开发了“我是演说家”课程。

“让学生自己出题、选导师,然后组建战队两两PK。”“我是演说家”的课程设计一公布,不少教师就犯起了嘀咕,“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他们能高效自觉地用好这40分钟吗?战队成员可以相互配合,在1周内筹备好一台节目吗?”带着种种疑虑,课程开始在七、八年级试点推行。

“好你个妖精,你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俺老孙!”“我觉得中学阶段还是同性别同学做同桌更合适,因为同性别同学学习能力和态度观念相似,更易互相参照学习。”相声、小品、脱口秀、辩论赛、演讲……很快,每周的表达课成了学生们喜爱的口才大擂台,各类节目轮番上阵。人人都要上台发言、人人都可以当评委打分,传统的“教师台上讲、学生排排坐”的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以释放,成了真正的主角。

课堂活跃了,时间也过得格外快,40分钟总是不够用。开学几周后,几乎每个班的语文教师都收到了学生们“希望多些表达时间”的提议。于是,2015年10月,“我是演说家”社团应运而生,层层选拔产生的60多名学员有了进一步展现表达愿望的平台。每周三、周四的下午,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他们依照精心设计的个人成长方案,练习诗歌朗诵、脱口秀、单口相声等,个人特色得到进一步放大。

除了挖掘个人特色,学校还聚焦情境模拟,帮助学生领会语言表达的特殊性。“义卖会,如何把家中的闲置物品推销出去?”“美食节,一串糖葫芦,如何卖出新意?”“晚会上,嘉宾突然摔倒了,身为主持人的你如何打圆场?”面对具体的情境,战队成员们同心协力、联系实际,搜集过往成功案例,在一次次演练中,同步锻炼着观察、思辨、归纳、总结、表达等多种能力。

语言表达是能受用终身的技能,值得反复摸索和探究。3年的课程尝试,也让学校语文教研组对“我是演说家”课程的未来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规划。负责教师林舒婷说:“一方面要丰富课程内涵,寻找更多锻炼口才的方式方法,满足更多学生一展表达欲的心愿,同时也要多带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图书馆、广场等公共场所,加强实战锻炼。”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学生给教师“颁奖”     下一篇:四版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