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儿童观,撬动幼儿园课程改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沈颖洁

当下,全球学前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追随的改革实践,都在探寻如何用自己的课程形态来诠释“尊重儿童”。如何看待及对待儿童是教育的原点,也是教育者所拥有的教育信念与价值观,即为“道”。相对应地,“术”即为教育方法和技巧。

如果将教育比作一次旅行,“术”是行进的方式,“道”则是行进的方向。学前教育课程改革更需要坚守的是方向、理念和价值观的科学性。儿童观的重塑是撬动课程改革的先行项。因为“发现儿童才能继而发现课程”,即以儿童的视角来发现课程内容,以儿童的立场来审视课程价值,以儿童化的方式来优化课程实践。

过去5年,我们发起了一场重塑儿童观的“西湖行动”。行动的开端始于当下课程实施现场中对教师儿童观的辨识。我们从“显性—隐性”“教师—儿童”两个维度,选取了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反映教师儿童观的班级环境、师幼关系、教学行为、儿童表达的4个切入点,来观察教师的儿童观。我们通过现场视导,根据不同的切入点采集真实的案例、图片、视频、作品等,分析教师行为背后的儿童观和亟待重塑的儿童观问题。

根据不同幼儿园的不同教师群体,我们从“区域层面的介入引领”“园际之间的卷入互助”“个体自我的代入反思”这3条路径,以“站点式研修”“联动式研讨”“回溯式研习”等载体带领教师获得儿童观的重塑。

儿童观重塑的研修需要强调儿童观与课程实施之间的联结。为此,我们探索了“环境图说”“事件白描”“教学重构”“作品解析”4种研修策略,助推教师在观念和行动层面反复研习,以观念投射行为、用行为来印证观念,最终促进观念与行动的一致,产生“内部生长式”的教育智慧。

来自不同类型幼儿园的20位“种子教师”的理念转变和行动变化作为先行样本,使得研修的进程得以迅速推进。如果将教师群体原有的观念和做法比喻成一块“坚硬的冰块”,那么每一位“种子教师”就像是撒落在冰块中的发热点,以他们为基点带动并影响着身边的教师群体,多个“发热点”的存在加快了“坚冰”消融的过程。

同时,我们遵循教师成长的速率,不做行动上的统一部署和策略上的简单推介,而是坚持“内部生长式”的研修理念——“鸡蛋由外向内打破是一种压力,而由内向外的打破则是一种成长”。因此,我们强调教师基于园本实际、基于真实的教育情境、基于自身的固有观念,进行观念重塑,继而再由新的观念带动行动转变,生发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

“因为儿童所以改变”是西湖区幼儿教师儿童观转变和课程改革的行动准则。然而,当推介并尝试一种创新举措和做法时,过去的做法是强调创新做法的价值和意义、传递创新做法的策略与步骤,这往往会使教师陷入“为创新而创新”的境地中。对此,我们更强调教师对“之所以需要变革”的理由进行思考与辨析,也就是教师对原有做法背后所折射的儿童观的反思和叩问。

时隔两年,当我们再度进行半日活动视导时,“班级环境”“师幼关系”“儿童作品”“教学行为”4个维度都有了显著改变。尤其是班级环境和儿童作品,从原来的教师视角出发的“精致、唯美”转变为促进人与人、人与物之间互动的“有意义的环境”,环境中处处洋溢着孩子的“百种表达”。再者,园长的课程领导力被大大激发,他们的工作重心转向课程的建设和园所文化、办园理念的培育;教师儿童观悄然改变,他们逐渐成长为有能力的课程建设者,并以更大的信任赋权并支持助推儿童共同编制课程。

(本文作者系杭州市西湖区学前教育指导中心教研员、省特级教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手绘防溺水警示牌     下一篇:再见,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