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不该为迟到的学生买早餐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6-2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杭州高级中学 方 妤

吴老师是一位班主任,她做得很好,兢兢业业,尽责尽心。可班里有个不大守规矩的学生,经常迟到,以致班级日常行为规范操行分很低,也影响班级氛围,更延阻班级规范条例的执行。为此,她想过很多办法,如给予迟到的学生以惩罚——加作业或打扫卫生或跑步等,可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最后她每天帮迟到的学生买好早餐,此举一出,迟到的学生有些不好意思,才重新认识自己的问题,决定从此以后再也不迟到了。吴老师是个好教师,胜于妈妈。但她的做法有待商榷。

偶尔帮学生买早餐本是一种人性关怀,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的爱,从而激发他的人性之美,认同班主任,进而遵守班规。可这样做也可能助长学生的错误心思,可能会让他觉得迟到还可以获得早餐,何乐而不为呢?没有触动羞耻之心,也不会萌发改正之念。

另外,教师的这种做法,想当然地以感化为目的,其实是一种一厢情愿,不仅曲解了教师职能,扭曲了教师的角色意识,甚至会成为学生怠惰的理由。愚以为,教师一味包办,学生会理所当然地接受,但不是从内心深处转变。学生应该为自己的错误买单,自己去认识到不当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教师强加甚至怜悯。

都说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观此案例,不难发问:“学生为何老是迟到?”“迟到背后有没有其他隐秘?”“迟到由来已久,到底是多久?”“学生家长对此作何想法?”“学生针对迟到一事的改正作过何种努力?”……任何一件事情都有它的深层理由,或积极或消极,或正面或侧面,我觉得可以考虑挖掘,再行“代买早餐”之举不迟。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奉献乃生活的真正意义。”教师当然要担当教师的全部责任,奉献爱与智慧,更要探讨事情的全部意义。教师应当学会面对学生的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深入调查学生迟到原因之后,如果是个人因素导致,可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心灵和行动去感化他;如果存在外部不可抗因素,如家庭等原因,教师也可以考虑将之公布于班级,让所有人都来帮助他,也就不会使班规的实行受阻。

李镇西先生在《我这样做班主任》一书中谈到“师爱”,他认为,“教师以爱来教育学生,其成效如何,主要是看其所教学生是否也具备爱他人的良好品质。”我们当然不能片面武断地去判定一个学生品质的好与坏,但我们至少可以先赋予他们认识自己的权力。以迟到的学生为例,我们不能说他们没有爱他人的良好品质,但他们有可能是真的没有认识到迟到的害处,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直指规则底线。

当前的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治能力,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我们可以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从而达到教育自己的目的。这相对于过去什么都由教师一手包办,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我们经常赞美教师牺牲自己宝贵的个人时间,赞美教师和个别“问题学生”促膝谈心,赞美教师的负责和敬业。的确,循循善诱的思想开导有时十分有效,现今仍值得提倡,但这绝不是最科学的方法。拿多次迟到的学生来说,如果教师把过多精力放在谈心、惩罚上,这于“顽固不化”学生而言,其实所起作用十分有限,有时甚至会使他心里产生反感,反而更加不在乎。如果能运用良好的集体氛围,集体对他进行“讨伐”或“激励”,也许事情就会有所转机,“柳暗花明又一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教师话坊     下一篇:“破坏王”点点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