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精“大减法”“小加法”
中招录取计分科目减少至6门,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成绩以等级呈现,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综合素质评价”、物理科目“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9月26日,北京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市教委主任李奕解读《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深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关注点1: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
中考改革关乎孩子的切身利益和背后的万千家庭。李奕坦言,其实每一次改革都是在“该不该改、能不能改、怎么改”中发现问题、审慎研究、稳妥推进。他介绍,此次改革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针对北京近几年在中考实际运行中出现的初二提前进入中考备考阶段,孩子反复刷题、机械记忆、负担过重,教师无暇顾及应有的课外实践和实验教学等情况,发挥考试招生的“指挥棒”作用,以更加科学的评价来引导教师从应试的教学回归到素养的教学,让孩子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兴趣的激发和学科思维培养,增强学生认识真实世界、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让孩子身心健康、乐学爱学,全面发展。
关注点2:“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
“在‘怎么改’上,我们始终将孩子、家长的实际感受和需求作为改革的落脚点,把孩子放在正中央。”李奕说,总体思路是“大减法、小加法,多渠道、新载体”,就是减少机械性、重复性、低水平的考试内容和形式;优化考试方式和成绩呈现方式,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兴趣和思维品质上做加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完善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畅通多样化录取路径和多元化升学途径。北京将以中考改革作为整个基础教育学段系统变革的切入点,向前影响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教学改革,落实新课标,提高不同学科学习策略的针对性,聚焦兴趣和思维品质培养;往后撬动高中教育改革,鼓励特色课程建设,让孩子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发展的空间,激发孩子学习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减轻中考的升学压力,提升孩子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注点3:道德与法治笔试开卷,物理实验操作计入成绩
值得关注的是,考试科目中道德与法治笔试由闭卷调整为开卷,道德与法治科目将“综合素质评价”计入中考成绩,物理科目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李奕表示,道德与法治应当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养成,开卷考试不是从书中查答案的开卷考试,而是给出新的情境、新的素材和真实的问题,作答合理即给分。物理将“实验操作”计入中考成绩,目的在于通过场景化、体验式的物理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关注点4: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调整为考查科目
此次改革将历史、地理、化学、生物学由考试科目调整为考查科目,成绩以等级形式呈现。李奕介绍,考查科目的调整是根据初中阶段相关科目的学科特点、课时安排、课标要求来综合确定的。这4科学习在初中阶段更多是要激发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科思维,从而为高中阶段学习奠定基础。将4科调整为考查科目,是促使其摆脱应试,回归教学本身,鼓励教师从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保持好奇心与求知欲,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育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关注点5:多项措施配套,确保落地见效
《意见》落地实施后,教育教学、考试命题、招生机制等相应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更加值得关注。李奕表示,在配套政策方面,将修订《北京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明确规定考试时间、成绩呈现方式,以及实验操作测试方案,制定道德与法治科目成绩计入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结果的实施细则等。在保障措施上,李奕介绍,将进一步规范课程教学,要求各初中学校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改变难度、加快进度,不得提前结课备考,强化督导评估;进一步提高命题质量,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优化招生机制,结合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深化多元评价方式与招生录取方式有机结合。
“目前,我们正在同步健全多渠道、新载体的招生培养方式,深化学区制改革和集团化办学,推动人才培养的贯通衔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升学途径和多元化的成长路径。”李奕说。本报北京9月26日电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