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铸师魂 丹心向阳别样红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石榴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象征。它是由一粒粒小小的种子汇聚在一起的。”艾丽娅回答道。 

    “那总书记是想让各个民族互帮互助,就像你和我一样?”车佩璇领悟道。

    “嗯,可以这么说。一粒小小的籽不会成为一颗石榴,只有全部石榴籽汇聚在一起才能构成石榴。”艾丽娅说,“我们祖国也一样,只有56个民族团结在一起,我们的国家才会越来越强盛。” 

    “嗯,毕竟人多力量大,团结才无敌嘛。”车佩璇说。

    她们转而看向天空,看着那朵朵连成片的白云出神,看来,在时代的浪潮中,需要各民族同胞手拉手、心连心才能站稳脚跟,共创美好的明天。车佩璇想到这里,心中昂起斗志,一个名叫“团结”的红色种子在她心中发芽。

    这些火热赤忱的“红色种子”,终将长成俊秀苍劲的参天大树,这不正是未来祖国需要的栋梁之材吗?

    2.着眼“融合”,创设全方位育人新生态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要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润物细无声’的事情。”学校领导认为,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仅要依赖系统性的知识传输,也要着力在“融合”上下功夫。

    高效融入主题教育。“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因此,学校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效融入到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团活动中,通过重温红色经典记忆、共建红色教育基地、感受党的建设成就、创作红色宣传作品等形式,将红色素材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丰厚资源。 

    高效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体现了一所学校独特的精神和气质,具有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功能。学校十分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每学期都制定探索实施“民族团结结对共建”活动,通过《爱我中华》韵律操、“石榴籽”艺术团、爱国主义“同心圆”等品牌活动,将“育人”与“育心”完美结合。与此同时,学校还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科技艺术节”“同心合唱节”“共美读书节”等文化艺术活动,促进各族学子更好地交往交流交融。 

    高效融入日常交往实践。学校十年的实践证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高效落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重在交心,交心就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因此,学校始终紧扣各族学生的利益关切点、情感共鸣点和需求关注点,主动为学生解难题、办实事,打造学校“爱生如子”、学生“爱校如家”的校园文化场域。 

    (三)把精彩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抓手

    十年弹指一挥间。十年来,学校创新共事载体,营造共乐氛围,开展以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为导向的各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多个研学项目、参与各种大型活动,极大推动了各族学生养成勤奋好学的品格。

    每年9月,学校都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活动;在班主任、化学教师罗琨的班级日志里,每名学生轮流分享着不同的文化习俗,有着同样的少年心气;在“美丽家乡我来导游”活动中,学生热情介绍家乡风土人情,分享乡土感人故事……

    在“走·北京”社会大课堂上,各年级学生都会走进中华民族园、故宫、圆明园等地,深刻感知各民族文化和民族团结精神……

    在《与妻书》教学公开课上,专家名师云集,网络直播吸引近千人已是常态;在社团活动中,朝阳校区夏季音乐节也拉开帷幕,胧吟社的民族乐器演奏、服装社的走秀、乐队的演唱竞相上演……在操场上,高三学生在阿慧边上围成一圈,即将从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博士毕业的她与学弟学妹分享大学生活:“是不是有人说‘到了大学就自由了’?其实自由是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自己寻找目标,为人生找到意义。”

    学校的拓展类课程既有聚焦航天技术、粒子对撞等前沿科学的“高中物理与中国科技前沿”系列课程,也有人文实践课程和立足于文化传承的“汉字汉语专题研讨”学习任务群校本选修课程……

    “学校空间不应只是承载教学活动这一单一功能,更应该通过与教学活动的积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行为,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扩展学习的呈现过程。”学校德育科主任高原说道。

    每天下午6点,民大附中呼和浩特分校(以下简称“呼市分校”)迎来一天中“最安静的一分多钟”。这是每天降旗的时间,没有国歌,也没有组织,但是每一名放学的学生看到降旗都会停下行注目礼。

    2019年,呼市分校建立。4年来,呼市分校搭建的青城共美教研联盟对全市教师开放,并成为区域科学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校长培训基地。当地校长评价,呼市分校的示范改变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如今每一所学校都在挖掘自身办学特色,以求交流互鉴。

    十年辛苦不寻常,但学校兑现了这个“承诺”!为进一步明确“培养民族优秀人才,服务民族基础教育”的办学使命,学校在边疆、海岛、民族地区创办优质学校,先后承办集团分校20余所,形成涵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贯通培养项目等各学段总计4万名师生的办学集团。

    学校通过搭建资源共享平台,引领服务民族中学共美教育联盟成员校;组织民族地区学生来校游学、举办夏令营、开展结对帮扶活动;接收民族地区干部、教师来校参加“影子培训”;师生赴民族地区中小学参加支教、培训、讲座;依托学校校友会等各方力量,共同促进民族基础教育发展。

    在云南,校友谭玉婷身体力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少数民族同胞架起求学、求职的桥梁;

    在大凉山,校友罗昊毅然放弃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投身教育事业,续写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在高空中,校友扎西嘉措操纵的无人机进行高压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他是国网绵阳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智能运检班班长,奋斗在助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

    高三(5)班学生夏宏博说:“我希望从事物理研究工作,像钱学森等科学家一样,让我国科研事业更上一层楼。”

铸家国情怀,展使命担当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是生命的根与源,是心灵的归宿和精神依托。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学校就是多民族学生的一个家,这个家正在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的勉励下,进一步明晰了“何以为家”,完善了“家文化”内涵;探索了“以何为家”,营造了“家文化”场域。同时,不断增强教师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互动自觉、积极向上的家气场;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和成长力,塑造全面发展、个性张扬的家风范。让师生始终心有所向、行有所至、情有所归,构建起学校这方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作为一个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在学校我感受到了像家一样的温暖,食堂里的一日三餐都有适合我们胃口的饭菜,生活中老师将我们照顾得无微不至,功课上有不懂的老师们总是耐心细心地辅导……各族同学也十分友善,我也能与同学们打成一片。我们的学校真像歌词里面唱的:‘因为我们是一家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们同学之间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学生马利雄说。

    十年的历程或许太短,十年的积淀或许还算不上厚重,但学校自从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后,所走过的每一个脚印都那么清晰可见,十年里所创造的每一项业绩都有目共睹……

    沃土耕耘春化雨,倾尽丹心别样红。十年来,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升,构建了“共美教育”课程体系,实施“混和式”培养模式;2013年被授予首都“百年学校”荣誉称号,2014年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2015年成为北京市高中优质教育资源统筹校之一,2020年获评为海淀区新品牌学校。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当下,学校正承载着每一名学生一个个灿烂的梦想,架设着每名教师成长的一座座金桥,一定会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勉励下再攀新高峰、再铸新辉煌!(唐洪波 佟丽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