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尊重儿童的未来学校生态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09-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定义儿童的未来时,大多数教育者并没有真正对儿童的基本需求进行研究,更多是想象中的儿童的未来,缺乏根据儿童的现实需求去设计未来学校,这是当前未来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儿童作为教育的主体,需要被看见,需要得到尊重,只有基于儿童的需求设计学校,儿童才有未来。

    对未来学校的理解,目前还主要集中于技术语境、空间概念、时间维度、课程建构等视角上。但如果过多关注技术,让技术占统领地位,就容易把人物化,看不见儿童。如果过多从时间视角理解未来,就容易出现过度的成人权威意识,造成成人对儿童的人际伦理压迫,儿童就很难真正被尊重。如果认为学习空间改变了,学校就是未来学校了,这也只是形式上的变革,很容易误导未来学校的建设。当前的未来学校探索对课程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线性课程还是主流形态,容易造成用僵化思维去理解儿童,这样的课程很难让儿童成为主体。另外,学校是儿童的学校,如果儿童没有参与到学校的治理当中,这样的学校依然是“成人的学校”。因此,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定义儿童的未来,塑造尊重儿童的未来学校生态。

    儿童的未来是一个充满机会和挑战的领域,赋能儿童的未来,构建满足儿童未来发展的教育,首先需要理解儿童与未来之间的关系。我认为,“可能性”是儿童与未来之间的联结纽带,它可以理解为儿童的潜力、潜能,这种可能性需要在教育中得到充分开发和培养。未来具有无限可能性,而儿童是未定型的,它是可能性的存在,儿童天生是与未来一致的。赋能儿童的未来,就要不断唤醒儿童,激活儿童的潜能,不断发现、发展儿童的可能性,并通过扩大可能性来推动儿童未来的发展,让这种可能性伴随其一生。

    儿童的可能性彰显了其主体性,因为只有人有灵魂、有思想、有思维,而其他的生命体不具备可能性。未来学校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为儿童的可能性创造机会,让儿童能够自主学习、探究、思考和创造,以此激发儿童的潜能。作为教师,我们发现儿童的可能性后再赋能儿童的可能性,人生的魅力所在就是儿童到年老之后还具有可能性,也还能看到自己的可能性,这样的人生才是人所期待的,这样的教育体系才是未来教育应该有的样态。

    我认为,理想的未来学校就是把儿童的内在需求作为设计的起点,把儿童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核心追求,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认知特点以及儿童获得的各种社会情感来构建理想的学校生态,让每个儿童在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校生态里,始终处于被尊重、被呵护的中心,让儿童的可能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保护儿童权益的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一门重要的“隐性课程”,儿童每天沉浸其中,他们润物无声地受到学校文化的熏陶。有什么样的文化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儿童。建设保护儿童权益的学校文化,才能处处彰显对儿童的尊重,儿童的及时满足感和安全感才能得到关照。

    满足儿童成长的课程形态。课程是探索未知的过程,是不断实现儿童可能性的过程。聚焦儿童内在需求构建丰富的、满足儿童发展的课程,才能为儿童个性化选择提供支持,为其丰富的可能性奠定基础。因此,未来学校首先需要重构当前线性的、单一的传统课程体系,遵循数字原住民的学习特性,构建以跨学科为特征的,问题导向、联结真实世界、统整式的丰富的课程体系,让儿童浸润在开放的、探究式的课程中去学习、去创造,赋能儿童的未来。

    顺应儿童需求的数字技术。当今的儿童作为数字时代的原住民,是名副其实的“数字儿童”,他们生活的时代与我们成人童年时代已完全不一样。他们一出生便被数字技术所包围,在学习、生活以及成长的过程中,随时都会接触到数字技术,他们往往是主动去拥抱和使用数字技术,通过技术满足自我需求。数字技术被放在每个儿童手中,其作用是帮助他们打开了一扇门,让他们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和分享他们的学习体验。因此,未来学校需要为儿童提供数字技术,搭建数字化环境,塑造以儿童需求为中心的数字化生态。

    彰显儿童主体的空间场景。学校空间场景是儿童学习生活的场所,需要充分尊重儿童的个性需求,站在儿童立场思考未来学校的设计。学习空间场景的变革需要聚焦于“以人为核心”的学习生态构建,始终把人置于“链接点”上,这样的空间场景才能很好地促进儿童的生长。彰显儿童主体的学习空间和场景能营造出舒适、安全、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儿童的成长。因此,未来学校需要为儿童设计开放、多元的空间场景,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让儿童在开放的空间场景中探索发现、在实践体验中成长收获、在互动交流中共同生长。

    呵护儿童心灵的教师团队。教师的第一专业应该是研究儿童。儿童需求是什么?儿童如何学习?一系列问题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只有教师主动去发现儿童,才能看见儿童,理解儿童。因此,我们重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把研究儿童作为教师专业提升的核心内容,教师也才有能力、有方法用心去呵护儿童。

    指向儿童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能否真正“看见儿童”,这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方式。如果我们依然用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评价体系,评价聚焦点就是“知识”,眼里看到的就是“知识点”。如果我们围绕儿童需求构建素养导向的评价体系,评价就自然指向儿童,儿童自然就成为教师关注的重心,儿童的发展自然就成为评价的聚焦点,儿童就会真正被成人“看见”。通过课程评价可以了解儿童学习过程中的优劣势,从而可以更好地为儿童提供适当的教育资源和支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保障儿童成长的组织管理。传统型组织主要靠经验管控,封闭且层级比较多,工作效率低下……进化型组织有活力,具有开放性和发展性,它始终围绕人的发展需求在“进化”,为提升工作效益而不断迭代升级。我们需要重塑学校组织,升级管理体系,构建满足儿童需求的学校生态,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总之,被称为“学校”的地方应该是不断发现儿童可能性、实现儿童可能性的地方。因此,尊重儿童的未来学校需要始终关注儿童的主体性,围绕儿童的需求来设计教育,让儿童更具“可能性”,让儿童真正有未来。

    (作者系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第二实验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