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推进课改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7-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 力

在课程建设之初,幼儿园首先要厘清“孩子能做什么”“发展目标是什么”“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等基本问题,然后才能真正投入其中。幼儿教育作为基础教育之本,我们在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时,既要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还要根据终身教育的理念,加强儿童学习品质的培养,如坚持与专注,好奇与兴趣,创意与创造等。

同时,幼儿园课程建设除了要关心孩子知识、经验、能力等方面的积累,更需要关注一些文化传承层面的内容。比如,怎么样让孩子对他所生所长的民族有归属感、对他所生活的国家有认同感等,都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强调两种教育,其一是针对中华民族归宿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二是针对新中国认同感的革命传统教育

凡此种种,与园本课程建设的总舵手——园长是密不可分的。作为园长,要善于思考这些问题:第一,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实践来源的基础是什么?第二,课程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以解决的问题并对此做出了怎样的理论思考?尤其是如何深刻地理解幼儿园教育的本质、目的与变革之间的关系。第三,如何理解课程改革并不是简单的教学模式、方法、技术的革新,而是一种理念的变革。第四,如何思考那些在办学实践、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第五,由于个人成长背景、性情差异、思维方式特点的不同,不同的园长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园长该怎样展现其独特的使命感和领导风格。

如果说园长是课程建设的引领者,那么教师则是课程建设的协同者。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们是让课程真正落地的实践者。其中,教师可以分为“好老师”和“弱老师”两大类。一个“好老师”是3种领路人,一是学问的领路人,“好老师”要怀着对学术的热情,不断积累知识;二是孩子的领路人,教会孩子认识自我、了解自我;三是社会的领路人,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而“弱老师”也有其特征,如机械思考、毫无热情、胆小怯懦等。

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老师”呢?不妨从一次教育教学活动开始下功夫,充分做好教学活动前的设计、教学活动中的实施和教学活动后的反思等3个环节的工作。如在教学活动前,教师要做出专业判断,即“儿童感兴趣的是什么”“挑战性的目标是什么”“目标任务会有怎样的表现以及拓展”等。再如教学活动后,教师还要学会思考“对这次教学活动的感受是什么”“最欣赏教学活动中的哪个环节”“教学时对原有的教学设计有怎样的改变”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课程建设中要做到既不盲从传统做法,也不迷信时髦的未经论证的理念。教师切忌把儿童立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对立起来,教师理应发挥自己的影响力,这是促进孩子有效学习的关键所在。

(本文作者系浙江大学教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实验研究分会副会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