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低年级化要多些反思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7-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朱小峰

达康书记扬起手指向前方,张开的嘴巴以及眼神中透露着几分急切……这不是电视剧里的场景,而是印在考研培训机构宣传单上的画面。在达康书记急切面孔的下方还写着一行字: “大二考研的你,抓紧扫一扫。”媒体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考研低年级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6月30日《工人日报》)

这条新闻一出,便立刻引发了一场口诛笔伐。说本科教育应试化的有之,说高等教育功利化的有之,不外乎是反对学生过早地加入到考研大军中,不该过早地把学习与考研的科目捆绑,限制了本专业的学习宽度和广度。

以前学生考研,大部分都是从大三下学期开始,从大一、大二阶段就开始专心准备的,确实不多。其原因很简单,那时的社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大学生的就业相对轻松,不急于用研究生的头衔去增加就业砝码。因此,考研的学生数量和准备考研的启动时间都比较固定,既不会出现大面积的校园考研群体,学生也不会这么早就投身于考研准备。

而眼下的现实情况不一样了,大学毕业生的总量年年增加,求职的压力与日俱增,人才市场对于学历的要求也水涨船高。要想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市场谋得一个稳定而体面的工作,考研俨然成了“标配”。为提高自己的学历竞争力,考研学生的数量增加,考研准备的时间提前,实为无奈之举。

对于考研低年级化现象,我们绝不能乱扣帽子一棍子打死,首先要看到学生和家长面临的压力,以及学校发展面临的困难。就目前的评价标准看,一所高校,能考上多少研究生,业已成为检验人才培养成果、提高排名的硬指标之一。在这样的语境之下,学生大面积考研,甚至提前到大一、大二去准备考研,不值得大惊小怪。

但如果只是出于学生就业和学校排名的驱动,而不是真正为了学术研究的单纯目的出现考研低年级化现象,还是很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毕竟研究生阶段的教育是以学术研究及其应用为学习目标,如果只是为了就业而从事研究性学习,不仅学生自身缺乏深度学习的兴趣,学得很痛苦,也会损害研究生学习的庄重学术地位,模糊了研究生教育和本科教育的界限,妨碍了国家科研事业的正常发展。

要避免这种现象,就有必要改革现有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和毕业标准,实行“宽进严出”,把真正对学术研究有兴趣的学生放进来,把希望通过一次性入学考试来获得就业筹码的学生拒之于门外,从而有效地维护研究生教育的高水平发展,同时促使那些只想就业的学生,安心于专业技能的学习,真学本领,学真本领,从而在人才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