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课程和活动联结教育与乡村文明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8-2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仙居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蒋燕萍

如何让教育与乡村文明充分联结,提升教育自身生命力,同时又反哺乡村文明传承,这是作为教育人要充分思考和付诸实践的重要工作。挖掘乡村教育元素,设计乡村童玩课程,传承乡村农耕文明是我们的探索。

乡村,溪水淙淙、炊烟袅袅是自然的欢歌,捉鱼砍柴、放牛牧羊是童年记忆,犁耙耕种是田园的四时风光,捣麻糍、包粽子、砌石墙、讲大话等民俗画卷是千年文明的缩影……我们要将这些丰富又零碎的资源进行归整形成教育资源,让学生在乡土文化的传承中成长。

乡村教育的根在肥沃的土壤中,在广袤的田野里。我们要在乡土烟火中孕育教育的“自然灵性”,如“乡村童玩系列课程”就是依托乡土烟火之情境,设计乡土特色之课程,让孩子在自然、乡土的浸润式体验中,看到乡村之美,品到乡间之趣,尝到乡野之味,悟到自然之智,获得草根生长之力,以激发孩子内心深处来自大自然的灵性。我们要在教育回归中传承乡村的农耕文明,中华文化的根脉在乡村,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当乡村教育回归田园、落地乡野,当师生走进祠堂、触摸农器,当师生看到美丽乡村建设、体验乡间民宿休闲,提升的不仅仅是乡村教育的信心力、向往力、坚守力,更是乡村文明的传承力。在乡土课程全体验中,让师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根”。

我们把乡村的一山一水、一花一草、一人一物形成课程资源,设计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课程项目。如我们设计了“乡村文化课程”,包括“赏美丽乡村”“悟村规民约”“寻对联民宿”“听乡村故事”“探古村秘密”“玩传统游戏”等。当学生走进祠堂书吧,聆听祠堂的传说,欣赏古代木雕工艺的精湛,了解乡村古训、姓氏渊源之时,在学生的调查、研究、访问中,古老的传统文明和时尚的现代文明在他们的内心交融、碰撞;当学生体验乡村传统游戏,走高跷、滚铁环、跳方格之时,当学生体验传统民俗活动,捣麻糍、磨豆腐、包粽子之时,既感受到了传统的游戏和民俗活动带来的快乐,又对乡村传统文化有了真切体验。我们设计了农耕劳作课程,让孩子跟着老农,通过接触犁、耙、石磨等传统农器,了解农耕文化。通过如“挖番薯、搭灶台、拾柴火”等系列劳作课程,体验农耕的辛苦,体会劳动的意义,学会合作、自理,懂得付出才有收获,给予是快乐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