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励个性是对过度共性教育的纠偏
国内首个以“关注个性、尊重个性、保护个性”为主题的“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近日在贵阳颁奖,100名“个性”学生每人获得1万元奖学金。“华佗论箭个性奖学金”由某建设集团创始人严介和发起,每年出资1亿元,用于奖励兼具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的学子。(8月21日《中国青年报》)
“个性奖学金”无疑是一种另类奖学金,它既不扶贫帮弱,也不奖励学业优秀者,而是打破中小学生的传统考核方式,以“个性、聪明、善良、勤奋、健美”作为考核指标,在100分的总分中,个性考核占了40分,其余4项指标仅仅各占15分。这确实是在关注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学生的个性,是对学子个性发展的肯定。同时,也是对传统教育长期注重共性、排斥个性的纠偏。
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确实十分注重共性教育。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学生本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行为习惯、兴趣爱好、思维方式、看待事物等不可能完全一致。基于此,教育本来应该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但为省事,也为追求整齐划一,同时为应付充斥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大多数学校往往“一把钥匙开许多把锁”,批量生产毕业生,甚至为“拼成绩”而抹杀学生的个性。
实际上,对学生的个性予以足够的关注、尊重、保护和肯定,收获到的教育成果会更可观,无论是对学生还是对社会,作用会更长远。个性是什么?个性意味着与众不同,意味着不因循守旧,蕴藏着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正如严介和所说,文化创新源于个性,经济繁荣需要个性,社会进步呼唤个性;成就未来的是差异,引领差异的是个性。相反,追求共性的教育,极可能限制学生的创造力。
对于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性,只在理论上说教,并不能让人清醒。近年来,类似于“我们的学校培养的为什么只是‘考试机器’”“中国学生为什么缺乏创新能力”“同样的高学历,为什么有人被称为‘高分低能’,有人能让人崇拜得五体投地”等问题,常常引发网友热议;“90后学霸毕业后找不到工作”等新闻也促人反思。这些问题的始作俑者,恐怕正是学校教育注重共性、排斥个性吧。
在如此语境下看待“个性奖学金”,无疑具有较为重要的价值,它是在用差异化的赏识教育促进当代学子个性化成长,它有助于激发获得此项奖学金的个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即便不能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它至少可以唤醒社会对学生个性问题的关注。只不过,仅依靠这一项“个性奖学金”的力量对注重共性、排斥个性的教育予以纠偏,毕竟太微弱。期待有更多类似奖学金来助力。
作者:针未尖
《北京青年报》2018年8月22日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