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始业教育须关注细节
□全晓兰
暑期,杭州市澎致小学组织教师备起了“第零周”课程,课程旨在让学生们熟悉校园,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洗手、吃饭、整理书包、如厕等生活琐事指导也进入课程内容,教师对指导细节逐一分步骤反复斟酌,形成了详细的文本。
以《如厕指导》为例,分为“小便池的使用、大便池的使用及其他注意事项”。这些文字看起来比较繁复,会不会变成新生的负担?教师们表示,这只是给教师和家长指导孩子用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则会根据一年级儿童的特点,结合教育内容,有些由教师带领学生亲身示范、操作演练,有些会指导学生改编成他们喜闻乐见的漫画、儿歌、拍手歌、手绘图、卡通图、视频等形式,方便学生轻松记住。为了形成家校一致的长效机制,操作要领也会发放给家长,便于个别化指导,也有助于家校形成合力,统一反馈评价,促使孩子长期遵照执行,养成习惯。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小学低段的德育目标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入学初始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对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注细节,慎始慎初。小学入学初始,学校关注学生们每天的生活细节真正体现了“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刚入学的新生年龄小,行为习惯正处在形成之中,可塑性大,可变性强,此时的教育引导对习惯养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的先哲也有“慎始”的教导,一种习惯的养成,莫不由“渐”而来。坏习惯的转变是挺难的,关注细节养成,慎始,才可致远。
规范细节,习惯自成。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师按照规范细细指导,学生们就会严格养成规范行为。细节培养,不能仅用严格的制度或注意事项,要用具体的步骤和规范的操作细节,这样,学生易学易会,长期积累下来,每一个小习惯养成了,文明程度会大大提高,规范的言行举止更将成为学生受用一生的发展基础和资本。
以己之力,正己之身。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明理于先,还要通过适合的讲解和示范来达到知行合一的效果;基于儿童的认知特点,让儿童自主选取适合、有节奏、有意韵、具有习惯教育意义的童谣、童诗或者形象直观的图画、视频等,也能让儿童愉快地参与教育,并在这个过程中看见自己、听见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
叶圣陶先生认为:“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守望细节,让学生的日常行为有据可依,才能将学生的各种习惯引导落细落小落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