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廿三里初中:鼓韵声声 以商育人
□ 叶青云
“这是拨浪鼓,这是糖担,这是山货盒……”这间教室,被布置成一个小小的乡土文化展览馆,墙上四周挂满了记录着廿三里拨浪鼓历史及其文化的图文展板;展柜里、地面上整齐地摆放着各种老底子“鸡毛换糖”的用具实物。新学期来临,义乌市廿三里初级中学的“拨浪鼓文化”陈列室,又迎来了一批新的参观者。他们三五成群,有的拿着笔记本认真记录,有的根据教师讲解仔细观察,不时低声交流,参观结束后,每人要上交一篇观后感。“每届七年级新生进校后,都会来这里参观,作为始业教育内容之一,是我校多年来的传统。”该校校长陈建新告诉记者。
“拨浪鼓文化”陈列室是廿三里初中开设“感受拨浪鼓文化”主题校本课程的一个重要载体。该校是一所百年老校,地处素有“拨浪鼓之乡”之称的中国小商品市场发源地——义乌市廿三里街道,学校因地制宜,以地方文化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与校本课程的有机结合。“‘拨浪鼓文化’是廿三里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陈建新介绍,学校的校训“天道酬勤”就是基于“拨浪鼓文化”的一种传承。该校的许多学生出自商人家庭,本身父母就是经商的,因此对商业环境耳濡目染,对于本地的一些商界名人和知名企业的成长过程也津津乐道。这催生了学校以商育人的想法。“‘拨浪鼓文化’中蕴含的精神力量,正是我们想传递给学生的意志品质:一是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意识;二是勇于开拓、刻苦务实的精神。”
在廿三里初中,有着浓郁的商业文化学习氛围,除了陈列室,校园里还设有“拨浪鼓文化”长廊和主题文化浮雕,校刊名叫“鼓韵”。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企业公司及访问商业人士,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家们的创业史;也邀请经历过“鸡毛换糖”的老人到校演讲,让学生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起初,那些‘鸡毛换糖’人只是在附近的城市行走,慢慢有些经验了,就越走越远。开始并不知道哪个城市可以换得多一点,就只能挑着沉重的担子边走边看,一路上严寒酷暑风餐露宿,一趟出门少则半个月,长则半年或一年。”803班学生吕嘉禾的外公在上世纪70年代就干过“鸡毛换糖”的活儿,每每听到外公讲故事,他和小伙伴们就感触颇深:“听了外公的讲述,我对‘拨浪鼓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勇于创新、不怕吃苦、坚持不懈的精神。这种精神值得我们传承下去。”
2003年,学校着手开发校本课程,并于2004年编撰完成了校本教材《感受拨浪鼓文化》。此后,配合课堂教学,学校开发出一系列学生实践活动。其中,每年5月份针对七、八年级全体师生举行的“弘扬拨浪鼓精神,争做拨浪鼓传人”主题跳蚤市场是大家最喜欢的。“义卖可不是随便玩玩,而是一项课程考核呢!”学校校本课程教研组长陈李清说。
此外,学校还会定期开展“作为义乌人,我自豪”主题班会,“立志成才,报效祖国”演讲比赛、“拨浪鼓文化”知识竞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全方位、多层次地让学生感受拨浪鼓精神,感受家乡商业特色的魅力。陈建新说,“拨浪鼓文化”既符合生活教育理念也符合现代德育实践观,“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让学生走近人物、走近历史、走进生活,使学生增长见识,增强切身体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