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考古让英雄不再“无名”
本报讯(记者 任朝霞)“他们牺牲时都还是孩子,平均年龄只有20.5岁。”日前,“巍巍太行,英雄吕梁——方山南村烈士墓地分子考古研究成果展”在复旦大学光华楼志和堂开展,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任重书院院长陈尚君观展后表示“难掩内心的波澜和感动”。
巍巍太行,英雄吕梁。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南村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旧址,长眠着49名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中牺牲的无名烈士。今年1月,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邀请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副教授文少卿课题组对方山南村烈士进行系统发掘和分子考古鉴定。科研团队依靠学科融合和科技创新手段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此次展览通过发掘过程、DNA寻亲、烈士死因、复原照片、个体生活史等信息复原呈现的方式讲述英烈故事,纪念和传承烈士精神。
课题组由5名青年教师和11名学生组成,他们首先需要将骸骨从墓葬里发掘、提取出来,进行清洗,并转移到帐篷内进行解剖图摆放、体质测定、病理分析、人骨三维立体扫描等检测,然后开展实验室研究工作:建立烈士DNA数据库、完成烈士体质分析、还原烈士个体生命史、复原烈士真实面貌。
“师生们几乎是一边流着泪,一边完成挖掘工作。”展览现场,文少卿介绍说,在发掘现场,考古队员们看到了无数令人扼腕叹息的景象:一具遗骨的头骨眼窝上方有个穿透式的弹孔,而从牙齿的磨损痕迹判断,这位烈士年纪尚小;一具遗骨右腿股骨处有平整的切痕,应该是在当时简陋的环境下接受了截肢手术;还有的烈士墓里挤着两具骸骨……
这次挖掘是文物与博物馆学系2022级硕士生王克第一次参与真实的考古挖掘。3月15日,当他小心翼翼地铲出墓里人骨的轮廓,扫净每根骨头上的浮尘后,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一具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骸骨静静地躺在墓穴里,从膝盖处骨头显示出的特征判断,这名烈士的生命大约停止在16岁。
“那一刻,我突然想到自己16岁时还在高中读书,还很幼稚,有时偷懒,有时无所事事。而几十年前,同龄的他们却在战场面对枪林弹雨,甚至失去了生命。”一瞬间,王克百感交集。
除了常规挖掘工作,2022级硕士生许怡冉还负责和烈士亲属联系,见证了不少烈士亲属寻亲的动人故事。
2022年底,祖籍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崔家湾村的崔玉岐来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寻找其三叔崔海治烈士的墓。通过查阅史料、走访村民,吕梁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发现方山县峪口镇南村一块占地面积约3—4亩的坪垣上,埋葬着国际和平医院第七分院多名因抢救无效牺牲的烈士,崔海治烈士极有可能被埋葬在这片烈士墓地中。
7月9日,经过DNA比对,课题组确认方山县烈士墓地M19个体即为崔玉岐的三叔崔海治烈士,这场漫漫寻亲之旅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此前,课题组在烈士DNA寻亲方面已有多年技术积累及成功案例。在新技术支持下,课题组已完成572具烈士遗骸的鉴定工作,基于国家英烈DNA数据库,他们确认了平遥遭遇战中牺牲的原八路军某团政委邹开胜的遗骸,了却了邹开胜73岁女儿的一生寻亲之愿。
和骸骨一起被发掘的,是一段段催人泪下的革命往事。科技手段复原着当时的抗战和生活场景,英烈的精神震撼着每一个人。
“烈士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人物,而是宏大的历史背景下一个个生动具体的人,是和我们差不多大甚至年纪比我们更小的鲜活生命。”许怡冉深有感触地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