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爱农笃行中实干成才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在小院,学生不仅以我们为师,还以农民为师,以实践为师,展现出了巨大的成长潜力。”指导学生时,古生村科技小院驻院教师、中国农大副教授金可默常常感到,在传统的培养方式下,教师的上限决定了学生的上限,“哪怕是那些聪明、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如果只是在实验室里,好像能做的也就只是更好地实现导师的研究想法”。

    在小院,多元的培养主体为研究生深入一线,在实践中培养应用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创造了条件,也为研究生提高综合素质、全方位发展提供了保障。此外,小院也十分注重紧扣地方政府、企业和农民需求,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调动其他主体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机制。

    “在我们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多方共担成本也共享成果,一起为新型农业人才培养提供全过程支持与指导,实现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张宏彦说。 

    专业素养高、综合能力强,吃得了苦、干得成事是外界对小院学生的普遍评价。曾经有人问张福锁,为什么小院学生这么厉害?张福锁的思考是:“不是我的学生比你的厉害,是科技小院这个平台比你的实验室厉害。小院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要给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

    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教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黄季焜曾多次到各地科技小院学习调研,在他看来,“研究生与科技人员驻地研究的现代农业科技小院,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国情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专家点评

科技小院,群众口碑中的“富源”

谭金芳

    中国农业大学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项目的核心当属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为什么受欢迎?从形式上来看,科技小院就是一个农家院子,跟普通农户家一样,但从内涵上来说,它又不是农家院子,因为里面住的是大学的教师、研究生、本科生,是科技人员。他们和普通农户一样从事农业生产与生活,农民欢迎;他们还从事实践教学、科研创新、技术服务,创新了集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于一体的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师生欢迎;科技小院还是一个载体,一个纽带,一个党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平台,社会欢迎。 

    科技小院为什么能成燎原之势?从根本上讲,科技小院已经成为“三农情怀深、绿色发展观念牢、理论实践结合好”的新型人才培养摇篮;已经成为学生在解民生、治学问的过程中切实增强强农兴农责任感的大课堂;已经成为技术“一竿子”插到农村,引导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粮食丰产上、写在农民心坎上的新型科技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小院办大事,农民难事小院通办的快递站。

    科技小院为什么能持久?从机制上讲,科技小院始终坚持“四下乡”,一是坚持课堂下乡,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创新了人才培养方式,解决了学生需求;二是坚持技术下乡,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创新了农业技术推广模式,解决了农户需求;三是坚持课题下乡,激活科研选题的源头活水,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成果落地,解决了政府和企业需求;四是坚持文化下乡,为乡村振兴凝心铸魂,促进了基层组织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实实在在的技术落地,受到农民拥护和爱戴。道理很简单,有群众根基就有生命力,有沃土就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作者系中山大学农学院院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