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红色文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创造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内涵,承载和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高度契合,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院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断丰富红色文化育人生态、育人场域和育人方式,以“三融入、三丰富”将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引导青年学生传承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质量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本文系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辅导员工作研究会专项课题“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南京工业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高校红色文化资源育人模式研究”(项目编号:SZ20210211)、南京工业大学统一战线工作研究课题“新时代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引领研究”(项目编号:TZ20220102)阶段性成果。

    紧扣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融入党员教育渠道,丰富红色文化育人生态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与党员教育的育人目标高度耦合。学院紧扣江苏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有效化、整体化、现代化地植入党课教学,充盈党课教学内容,使参观、征文、演讲等形式和元素直接有效嵌入教学之中,使党课更接地气,让学生党员在厚重的红色文化历史底蕴中孕育出“地方感”“认同感”“亲切感”。充分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元素,通过“雨花英烈事迹”“新四军铁军精神”等宣讲,把党课打造成具有浓郁“地方味”的精神大餐。将党课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红色场馆结合起来,实现历史与现实的有机联结与“对话”,在南京市求雨山革命烈士纪念碑前“上好大学最后一节党史教育课”,消弭思想政治教育刻板说教的固化印象。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创设与社会现实、与学生党员紧密联系的“南京工业大学——王荷波纪念馆”党员教育实境课堂,组建“王荷波精神”研究传扬小分队,制作“荷香飘万里、波光颂千秋”王荷波精神思政微课,与红色精神产生更紧密的情感联系。丰富的红色文化育人生态,以视觉、听觉乃至触觉等多感官相结合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历史情景,让学生“触摸”历史,内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和信仰追求。

    聚焦学科行业特点,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丰富红色文化育人场域

    校园文化由精神要素及物质要素构成,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学生成长成才具有潜移默化的、持久的影响。红色文化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价值遵循,将其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多样的活动形式与内容,把红色文化等主流意识形态更好地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丰富红色文化教育场域。学院在把握红色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精神特质的基础上,聚焦学科、行业特点的红色基因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开展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聚焦化学科学家故事,从其历史文化底蕴中汲取能量,开设“教授说”讲堂,“听化学家故事、悟化学家精神”,更加鲜活、更有实效地传承红色文化,以信仰之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发掘节日、纪念日等关键时间节点背后的价值,开展“党史故事大家讲”、化学学子诵读红色家书、“画我所想”手绘活动、“百年颂歌新征程”毕业典礼等“小而精”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唱响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绘出红色内涵。通过人物访谈、志愿服务、讲座交流等方式,开展“强国复兴有我”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等活动。组建“薪火红研路,素履讲华章”理论志愿宣讲团等,精心设计开展有人气、有内涵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挥红色文化“润物细无声”的引领作用。

    上好“行走的思政课”,融入社会实践活动,丰富红色文化育人方式

    思考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性问题和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属性非常重要,学院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院整合优化资源,着力构建政府部门、学校、社会等高效协同配合的,以“大思政”课为基础、以红色资源为实践载体的大学生红色教育实践体系。实践体系以体验式、探究式教育的方式,让学生直接感知红色文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去感悟崇高精神品质,促进红色文化交流、传播和育人。组建以学生为主的“廉洁文化志愿讲解团”,在学校镜湖廉洁文化教育基地为校内外师生提供讲解服务,让学生带着思考到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并融入社会公益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紧扣乡村振兴、国情考察,融入红色文化元素,实践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等探究式教育,让学生通过资料查阅、走访调研、人物访谈,寻访红色“小人物”的“大故事”,在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的过程中深化其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开展诸如“青春之行,留印扶贫”等调查研究,聚焦农村发展、发展成就等,充分调研脱贫攻坚和所取得的成就,引导学生以社会生活活化思想理论、以思想理论提升社会体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回答“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的重要内容。学院将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充分释放其强大的育人功能,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守正创新。

    (南京工业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丽娟)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