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为要 育人为本 给学生合适的教育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新生入学就对每名学生进行了调查摸底,对有考研升学意愿的学生量身打造了一份职业规划,实施以“考研升学”为抓手的“学子培养工程”育人模式。通过开展考研辅导和经验分享,指派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此外,还设立了考研信息交流平台,为学生提供新的考研信息和资源,定期邀请往届考研成功的校友回校分享经验。据不完全统计,办学20年来,学校考取硕士研究生800多名,考取博士研究生40多名。优秀杰出校友、青岛大学教授龙晓静说:“母校考研升学氛围浓厚,独具特色。教师的个性化指导,对我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科研起到了关键作用。”

    学校把“培养实践能力突出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作为办学的重点方向,将“实践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育人特色。利用地理区域优势,依托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有限公司和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两个重要的实践教学基地,积极“将师傅请进来,把学生驻进厂”,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激发育人活力。一是聚焦学校教学薄弱短板开展“送教送培”活动,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实现校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二是聚焦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提升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教学,形成“集中培训—分散指导—达标考核”三个阶段的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出师就能学到一技之长,找到一份好工作。

    坚持“两个结合” 强化育人特色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改革为先,将职业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模块,探索“专业教育与职业训练”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专业教育”铸就学生专业的基本品格,学校坚持“三不变”(培养目标不变,培养规格不变,培养路径不变);通过“职业训练”,做到“两加强”(加强专业与行业的对接、课程与职业的对接,加强职业核心能力的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模块。一是深化教学改革,在教学方式上采取智慧赋能,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二是强化校企合作,重视协同育人,校企互派实践导师,学校派教师到企业一线培训学习,企业派能工巧匠到学校授课,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三是重视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在竞赛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实践能力,做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学”,把竞赛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相结合,切实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四是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学生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职业训练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学校多措并举,组织学生进企业实习,参加学科竞赛、考级考证,成果丰硕。近3年,学生获省级三等奖及以上196项;法学专业国家司法考试一次性通过率20%以上,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资格证考试一次性通过率70%以上;每名毕业生获得职业技能合格证3个以上;高质量就业明显提升,从2.29%跃升至30.85%。  

    着力构建校园文化 营造育人氛围

    学校根植孝感市传统孝文化的丰厚土壤,秉承“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不断深入汲取孝文化精髓,以孝文化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造“明德启智”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将孝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明德润心,构建大学生育人新模式。被誉为“90后最美大学生”“捐髓救人、捐款助人”的田强说:“我仅仅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帮助别人。”他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罹患白血病的小男孩配型成功时,义无反顾千里赴京捐髓救人。学生田强捐髓救人并不是偶然,这是学校以“孝德”教育为切入口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结果。

    “田强志愿者服务队”已成为孝感市的一大品牌,服务队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开展助学、助困、保护环境等各项活动,还紧跟新时代的步伐,赋能乡村振兴,发挥知识、技术优势,为农民群众提供农技服务,将农村产业振兴引向深入。

    桥牌是兼具知识性和智力性的运动项目,可以锻炼头脑、拓宽视野、增强交流能力。学校将桥牌运动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学习桥牌的兴趣,取得了文化育人的良好成效。

    省市共建的“湖北省大学生桥牌协会孝感基地”“孝感市桥牌协会培训中心”成为孕育学校桥牌运动的摇篮。学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和全省大学生桥牌比赛并屡获优异成绩,学校还多次承办各级各类桥牌比赛与活动。同时,学校开设桥牌相关课程,全面开发学生智力,提升学生的社交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2023年,学校承办了湖北省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学校代表队荣获女子双人赛、混合双人赛、混合团体赛3个项目的冠军,女子团体赛亚军以及公开团体赛季军,继续以全省高校领先水平,擦亮了学校“桥牌启智”校园文化品牌。

    学校以校园文化活动为推手,多“节”并举,以节载德、以节促智,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静璇书画社、纵横棋社、南风文学社、建筑创作协会等学生社团活跃校园,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节日活动异彩纷呈。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让学校学子的大学生活变得有益有趣,且收到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培养出孙晓涵、赵楚南等“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学生获得第八届“挑战杯”湖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坚持党建引领 筑牢育人根基

    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升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发挥党组织作用,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位一体的“党建+”育人模式。

    “党建+思想引领”,把握育人基本准则。学校通过主题教育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教育学生、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实施党员干部联系寝室的“同进工程”,指导寝室文化建设,搭建师生交流新平台,营造良好育人氛围。党员干部定期深入学生宿舍,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情况,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听取学生意见,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难题。学校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锚定学校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师生所盼的问题,扎实开展调查研究和问题整改,进一步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勇当党建排头兵,争做育人领头雁。学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以上率下,党委书记带头讲主题教育专题党课;多名教师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以身示范、以身立教,学生党员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党性修养不断增强。

    “党建+实践引领”,激发育人生机活力。学校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党员在实践中了解党情国情社情民情,体验基层的真实生活,教育引导学生党员奋进实干。学校组织“青马班”学员赴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学习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奋斗精神,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洗礼,培养信仰坚定、德才兼备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开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党史学习”“民族团结进步”等主题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和帮助学生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在基层一线提能力、促就业、助振兴,在观察实践中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校扎实推进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暑期家访活动,了解学生的生活状况,反馈学生的在校表现,解决家长关于教育问题的困惑。

    “党建+组织引领”,筑牢育人组织根基。学校高度重视教师党支部的发展,推进建设“样板党支部”“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充分发挥党支部建设在育人工作中的“支点作用”,将党建工作与育人工作紧密结合。各个党总支围绕“狠抓教学质量,服务学生,维护稳定”的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造学科竞赛亮点,营造浓厚科研氛围,积极探索党务和业务相融合的育人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不断取得新成效。信息工程系入选2023年湖北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创建名单。该系依托“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建设,用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学子的成长,实现了党支部建设、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有机融合,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更多党支部的建设。该系严把学生党员发展的考察关、程序关和质量关,制定完整规范的发展考察流程,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矢志不渝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坚持科学合理的办学定位,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坚持学生中心需求导向,重视文化育人功能,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党建在育人工作中的作用。学校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实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学校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应有力量。

    (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院长 李明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