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高质量学科建设“突围”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1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地方院校学位授予单位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为地方区域发展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学位授予单位建设是关系地方学校长远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工作。作为从行业转隶地方的省属特色骨干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在保持行业优势的同时,兼顾融入地方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以学科建设为主线的高质量建设发展路径。学校以“强化特色、优化布局、打破壁垒、聚力发展”为原则,聚焦区域和行业发展需求,以学科建设为抓手,重点开展了学科布局优化、学科治理体系完善、交叉学科发展路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四项工作,实现了以高质量学科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博士单位和博士学位点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聚焦区域需求,优化学科布局,构建高质量特色学科发展体系

    “为行业培养人才”是郑州轻工业大学的立校之源。转隶地方后,郑州轻工业大学始终坚持“根植行业、服务地方、学科引领、特色强校”的发展原则,围绕河南省食品、化工、装备等主导产业链提质升级,新能源、量子等新兴产业链优化学科布局,加快构建高质量特色发展学科体系。

    优化学科布局,分类分步发展。对食品、化工等优势特色学科实施“攀登战略”,支撑博士学位点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对新能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潜力学科和交叉学科实施“提升战略”,强化学科特色,提升区域服务能力;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实施“培育战略”,培养地方创新发展急需的基础研究人才。

    构建学科画像,明晰发展定位。通过“学科画像”,明晰学科定位与发展思路,学校和学科的优势与特色逐渐彰显,各项办学指标稳步提升。目前,学校已获批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有3个省级特色骨干学科群、5个校级特色骨干学科群,培育了一批新兴交叉学科,实现了学科布局优化。

    二、扩展资源获取途径,提升学科组织化水平,突破地方院校资源限制瓶颈

    学校积极拓展资源获取途径,优化资源配置的办法和措施,提升学科建设的组织化水平,在有限的学科资源投入下,充分实现学科产出。

    深度融入行业,强化资源协同。学校学科深度融入轻工行业发展,加强与头部企业平台和团队共建,形成利益共同体,将学科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以贡献求发展。与漯河市共建食品研究院,建设中原食品实验室;与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共建智能隧道掘进装备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信息手段助力,优化资源配置。采用信息技术赋能智慧学科管理与评价,促进资源流通与共享,实现学科建设的过程管理。打破学科交流和跨学科合作壁垒,加强学科统筹管理与学科之间的开放合作,促进学科融合交叉与联动发展。实现学科动态监督与评价,提升学科管理效率与信息化水平,为学科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强化学科组织水平,提升学科产出效能。不断优化学科建设管理机制、资源匹配机制和学科评价机制。强化学科建设顶层设计,坚持“全校一盘棋”,围绕优势学科和方向布局重点建设任务,资源配置由离散投入转化为有组织投入,全面提升学科的组织化水平。在学校资源统筹和聚力发展模式下,打造学科特区,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取得历史性突破。

    三、聚焦新兴产业,促进学科交叉,汇聚学校发展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了前瞻谋划,河南省作出了优势主导产业高位嫁接、高成长产业抢滩占先、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的战略规划。作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统筹现有学科体系,围绕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布局地方急需的新兴交叉学科。

    完善跨学科合作机制,促进学科深度融合。学校探索出台了交叉学科培育管理办法,建立校内学科交叉建设机制。鼓励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学科资源,开展跨学科门类、跨领域、跨院系的交叉研究与合作,推动多学科协同创新。

    营造跨学科交流氛围,优化交叉学科发展生态。鼓励教师在不同学科间流动、共享,建立跨学科研究团队,围绕行业和地方重大需求开展有组织科研,营造协同创新的学术环境。目前学校建设了新能源科学与技术和量子科学与技术新兴交叉学科,建立了2个交叉学科研究院。组建了一批由优秀中青年人才构成的跨学科团队,获批了氢能科学与技术特色骨干学科群,为河南省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四、跨领域、跨学科、跨校际协同培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水平

    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产业发展离不开人才。郑州轻工业大学聚焦河南省产业发展新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完成了跨领域多主体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三跨三体”培养模式,即跨领域构建发展共同体、跨学科构建创新共同体、跨校际构建育人共同体。

    跨领域深化合作,多主体协同育人。与中铁装备、宇通客车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了12处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校企互聘工作人员,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企业发展规划,构建基于项目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调动企业实践培养要素共享,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输出创新人才,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构建跨学科育人体系,提升人才创新能力。完善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方案,制定多学科课程体系,开展研究生跨学科学术交流和学术活动。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和知识结构,为复合型实践创新人才培养提供知识支撑。新增了2个交叉学科、5个跨学科实践平台、8个跨学科创新团队,为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提供条件支撑。

    跨校际共享资源,突破资源限制瓶颈。提出了柔性课程体系新范式,联合河南科技大学、美国新墨西哥州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跨校际共享优质课程。共建优质课程案例资源,建设有9门优质课、21个优质案例、9个国际联合实验室,39名教师获聘兄弟高校兼职博导,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支撑。

    郑州轻工业大学以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为引领,完善发展机制,突破发展瓶颈。2021年,学校获批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两个学科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连续4年入选全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金额100强。先后荣获国家科技奖励6项、省部级奖励130余项。人才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学校层次和办学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肖艳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