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与关爱共建儿童友好式交通
网络上关于“高铁上的熊孩子”的争论不时出现。有人批评儿童不遵守公共秩序,有人指责成人对儿童不够包容,也有的讨论上升到了儿童权利保护与妇女生育意愿保护等话题。对于该问题的解决,我们倡导多方主体用责任与关爱共同建设儿童友好式交通。儿童友好式交通是儿童友好社会的组成部分。儿童友好式交通不仅需要在物质设施和制度规则层面进行改革,更需要每个人在精神文化与社会交往层面作出改变。
首先,应重温儿童利益优先原则,给予儿童更多的友善与宽容。一个社会对待儿童的方式反映社会的文明程度。《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强调,要将儿童优先理念落实到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各方面,尊重、爱护儿童的社会环境进一步形成,并提出要“全面贯彻儿童优先原则”。对于儿童在交通出行中的哭闹与嬉戏行为,成人应站在儿童立场给予更多理解。封闭的交通设施和长途旅行易引发儿童生理疲劳,被打乱的日常作息习惯和陌生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都可能引发他们的不适,进而引起哭闹。在言语表达能力和自我调控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婴幼儿只能通过哭闹表达生理不适或心理不如意;而且好奇、好问、好动、好游戏是儿童的特点,儿童在旅行中难以长时间保持静默和静坐,他们会表现出对新奇事物、人和环境的好奇,希望通过提问、靠近、触摸等方式了解周围。这是儿童自然的学习表现与社会体验。
其次,应强调家庭教育责任,家长在旅途前、中、后应做好照护和教育工作。出行前,家长可通过语言讲解、观看图片或视频等帮儿童预先了解公共环境,知道其中必要的规则。家长应提前告知儿童自身行为在封闭的列车中对他人可能造成的影响,对儿童提出有针对性的礼仪要求,这有利于儿童自主调节与约束自身行为。旅途中,家长应站在儿童立场预先考虑儿童的生活和游戏需要,对旅程作出合理安排,并及时回应儿童的各种需要。旅途结束后,家长可以和儿童一起回顾旅途中的体验与表现,及时肯定儿童在旅途中的有礼貌言行,讨论并提出进一步的公共场合礼仪要求。
再其次,交通部门在物质设施和制度规则层面,要回应儿童和家庭养育者独特的出行需求,各类交通工具都应提供方便儿童出入与使用的安排。目前,一些航空公司在飞行中已经提供了儿童餐、儿童玩具等,在为儿童提供专门照护和娱乐支持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一些公交车车身内外和顶部装饰了儿童画,方便儿童观赏,也营造了儿童友好氛围。在出行过程中,交通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应带头营造儿童友好氛围,制定和维护有利于儿童的交通规则。
最后,倡导用文明有礼的方式协商解决出行中的矛盾,为家长的照护与教育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如果交通出行中儿童的行为影响到了自身,我们应用有礼貌且建设性的方式与家长沟通,而不是制造更多的压力和冲突。一般情况下,家长在意识到自己孩子的行为影响到他人时,会主动管教和约束。这个过程中家长会面临一定的情绪压力。如果周围乘客能够给予宽容,家长会更快更好地转变孩子的行为。相反,如果周围乘客的沟通方式不够友善,家长的压力会增大,双方很容易发生矛盾。旅途中,如果拥有闲暇的成人稍微分一点儿时间给座位旁的儿童,与儿童聊聊天,陪儿童做一些小游戏,也许所有人的旅途都会变得更美好。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