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教不休,不如给年轻人自嘲的自由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曹林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评论课兼职教员

    新闻回放

    “吃刀削面,太好吃激动过度,心率直接飙到200”“伸个懒腰,脖子扭了”“炸个香肠给自己,炸个二级烧伤”“刷短视频憋笑,鼻动脉笑裂了,血止不住被送到医院”“侧躺玩手机确诊斜视”……最近,“脆皮大学生”词条走红网络,让一些大学生主动“对号入座”。

    主持人语

    上半年还在全国闪现式旅游的“硬核特种兵”,到了下半年怎么就成了“脆皮大学生”?近日,网络上大学生“抠痘痘伤到动脉”“在海底捞门口晕倒”“打哈欠脱臼”等另类经历,啼笑皆非之余,让舆论很是担忧年轻人的身体状态。怎么看待“脆皮大学生”这一自嘲行为,是身体真“脆”了,还是仅仅“皮”一下?

   青年说 

    随着短视频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分享自己各种好笑又无奈的受伤经历,“脆皮大学生”这个原本只是大学生群体内部自娱自乐的自嘲性称呼,成为了很多“过来人”讨论大学生的靶子。一时间,一些网友纷纷发声,拿出一些指向不明的统计数据和个案,打着关心大学生的旗号,摆出一副说教的态度来评判当今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生活方式。

    大学生们发布这些视频大多只是将自己的经历以一种自嘲和调侃的方式分享出来,在这个群体内部引起共鸣,顺便也提醒同龄人注意身体健康。但是总有习惯说教的人,试图强行介入这个话语场,将问题放大,把调侃性的标签污名化,然后再进行批判。

    不只是大学生,年轻群体的一举一动似乎总是能招致许多批判。社会中,好像有一些人,似乎听不懂自嘲式解压的话语,尤其是面对年轻人的减压自嘲,容易上纲上线。大学生的健康问题、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年轻人的心态问题,都让他们“忧心忡忡”。

    生活不是剧本,平仄起伏本是寻常。日常的酸甜苦辣自然决定了人们的感受有悲也有喜。说自己“脆皮”的是这群人,感慨自己“身躺心不平”的是这群人,利用周末进行“特种兵旅游”来开拓眼界的同样是这群人。

    没有谁能够完全回避生活的不如意,面对挫折坎坷时的自嘲,何尝不是一种排解。一群人有一群人的话题,他们有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调适方式,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包容,允许年轻人偶尔不那么坚强,理解他们的表达方式和内心诉求,这才是对他们真正的关爱。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