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渔耕”劳动教育 提升学生劳动素养
近年来,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和学校实际,积极探索开展“渔耕”特色劳动教育。关于“渔耕”概念,学校这样解读:“渔”既指渔家文化中特有的方法、技能、技巧等生活智慧,还有“授之以渔”之意,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育劳动素养;“耕”不但指农业劳动,还有“躬耕乐道”之意,旨在引导学生实践创新、拓展提高。
通过学校领导和专家的反复论证,学校将“渔耕”劳动教育确定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的重要渠道,力争在“家、校、社、政”四方联动机制的保障下落实行稳。
构建“渔耕”劳动教育特色体系
确立“渔耕”劳动课程实践范式。学校结合省编指导手册、学校现状及中学生特点,构建“渔耕”劳动课程范式,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维度,通过“校园、田园、家园、社园”四园联动模式的融会贯通,打造“学校+家庭+实践基地+社会”四位一体的“渔耕”劳动教育新样态,形成“渔耕”特色劳动课程群。“渔耕”特色劳动课程群包含渔艺课程、渔韵课程、耕耘课程、耕获课程四大部分,实现了学校劳动课程的体系化建构。
开发“渔耕”特色劳动课程。课程开发上,学校建立了“三环四级”研发团队,吸纳所有教师参加,教师从传统的课程使用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学校成立编审委员会,对开发出的“渔耕”特色劳动课程素材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提供基于校情的条件保障
(一)师资保障
1.激发本校教师潜能。学校倡导“每名教师都是劳动特色课程教师”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师的特点及自主选择两方面因素,合理激发本校教师潜能。
2.深挖社区教师资源。在课程实施中,校内教师在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学校深度挖掘社会资源,聘请有技术特长的非遗传承人担任辅导教师。
3.“牵手”家长教师。通过发放“家长绝活”调查问卷,形成家长劳动指导教师资源库,定期邀请家长到校对学生进行指导。
(二)劳动场域保障
1.创建校外“产研学”劳动实训基地。自2019年起,学校积极争取当地政府部门支持租用土地15亩,建成校外“产研学”劳动实训基地。该基地集生产、教育、研究于一体,建有百果园、青菜园、五谷园、饲养园等八大园区,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农田实践空间。
2.建设校内“渔耕”特色活动室。学校结合地域特色和“渔耕”文化精神,组建渔家印迹馆、农家印迹馆和“渔耕”特色劳动活动室。“农家印迹馆”内陈列着历史发展不同时期的各种农具和生活用品,这些物品是农业发展的活化石,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明晰使命,增强对家乡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尊敬之情。“渔家印迹馆”内石磨豆浆、渔家烹饪活动精彩纷呈,学生们在亲手制作渔乡美食的同时,传承渔民的优秀品质。“渔耕”特色劳动活动室包括渔网编织、渔家串珠、鹅卵石画、渔家剪纸等100多个兴趣小组,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学生将在海滩上捡拾的鹅卵石带回学校,根据石头的形状作画,有画鱼虾蟹贝的、有画小猫小狗的、有画学校海港的,再给其中的得意之作加工涂上清油,有放在学校的,也有带回家的,还有到景区义卖的。学生还用一个个小珠子穿针引线做成小鱼,再加上钥匙环就完成了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可以分享给亲人、小伙伴,学生们在分享中体会劳动的成就。
3.挂牌校外劳动实践基地。与学校附近的种植园合作,挂牌千亩农场,开展职业体验和社会实践活动;与百合生物、海洋时代等本土企业保持互动,通过岗位体验,开展职业启蒙教育;与当地驻军、敬老院、社区等建立协作关系,开展社区服务、拥军敬老等志愿劳动。
形成“课内+课外”整体联动的劳动课程新样态
“校园”是劳动教育实施的核心阵地,起着主导作用;“田园”是劳动教育实践的特别场域,起着阵地作用;“家园”是劳动教育发生的重要地点,起着基础作用;“社园”指向学生现在与未来的生活场景,起着支持作用。“四园”各有侧重又相互补充,彼此贯通,真正融合。
1.校园特色劳动课程的实施
学校“渔耕”劳动课程由“渔艺”课程和“渔韵”课程两部分组成,采用“订单式课程、自主选择、走班实施”的方式,让每名学生都能享有一片适合自己发展的天空。
2.田园特色劳动课程的实施
主要依托学校15亩的“产研学”实训基地,开展情境化活动,引领学生进入真实的劳动场景。
在不同时节,学生分期分批走进基地开展农作物、蔬菜、水果的种植、养护、采摘等实践劳动,不但学会了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而且从中体悟到生命的力量,学会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懂得了勤俭节约的意义。
3.家园特色劳动课程的实施
一是通过家务劳动清单,明确各年级家务劳动项目和内容,协助学生做好记录,并及时反馈给学校,作为表彰、鼓励学生的依据。例如学期初举行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达人”比赛,家长每周评价反馈,教师有针对性地辅导,共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是结合重要节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家务劳动,在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庭责任意识。例如春节期间学校组织“年夜饭我来做”主题活动,学生自己动手为家人做菜、包饺子,让爱无处不在。
三是定期发布“学生家务劳动作业包”,建立家校联动合作平台,让坚持劳动成为习惯。
4.社园特色劳动课程的实施
一是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社区,参与垃圾分类、环境保护等体验活动。二是走进学校附近的大天鹅科普馆、社区福利院,开展“我服务我光荣”志愿活动。例如在接待研学旅行团学生的过程中,学生们踊跃担任“小讲师”,和教师一起指导前来研学的小伙伴们参与劳动实践,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在“渔耕”义卖课程中,学生们将亲手制作的手工艺品的所得款项全部用于资助校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充分体验劳动回馈社会的价值感。
学校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学校的任务就是不断优化课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点燃学生创造的火花,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作出积极贡献。
(刘昌刚)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