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和美育在音乐教育中深度融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2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淮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秉承“德艺互进、道技并重”的院训,将德育与美育相结合,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在掌握音乐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国家与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组织多元音乐活动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

    为满足学生多元的艺术文化需求,学院定期举办“共青杯”合唱节,为全校师生提供不同类型的音乐盛宴,营造浓郁的音乐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和升华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音乐教育效能。比如学院举办的第十五届“共青杯”合唱节,以“牢记嘱托再出发,踔厉奋发建新功”为主题,鼓励学生传唱红色经典,厚植家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音乐学院合唱团演唱《百年守望》和《光荣啊,中国共青团》等曲目,抒发对党和祖国的热爱之情,展示勇担民族复兴重任的壮志情怀,并以专业所长指导各学院合唱队编排与演绎,共同传颂经典、弘扬正气,荣获特邀表演奖。又如学院举办的第十四届“共青杯”合唱节,以“筑牢红色百年信仰,唱响青年时代担当”为主题,号召学生在党史学习教育中重温革命峥嵘岁月,学习先辈拼搏精神,争当进步青年,通过演唱《东方红》《祖国颂》《我的祖国》《保卫黄河》等红色歌曲,引导学生铭记初心,续写新时代有为青年的华丽乐章。

    创设融合教育平台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为进一步促进德育与美育融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音乐教育中培育学生的艺术审美与道德情操,学院搭建了大学生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相山晓音”美育课堂,为学生提供音乐学习和音乐表演平台。2023年6月,学院在相山音乐厅成功举办第一期活动《筝》,现场介绍古筝的由来、发展历史及地域流派,并将古筝之美与德育相结合,提出“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共享、共创精神,把古筝的艺术与文化内涵展现给学生,让音乐教育走出传统课堂,开展更加广泛的德育与美育融合教育。在此过程中,学生演奏了独具英雄气概的《黄河》、百转千回的《定风波》、激情昂扬的《彝族舞曲》、细腻婉转的《惙》和《秦土情》等曲目,指导教师细心讲解了每首曲目背后的相关知识,强化音乐文化的输出和传播。除了传统音乐表演,“相山晓音”系列活动还包括读书分享活动、专业知识大讲堂等多种形式,一方面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阅读开阔视野、拓宽思路、积淀丰富文化底蕴、塑造更加优良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邀请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梁发勇、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讲师黄婉蓄、西安音乐学院教授任畅、艺术学博士王杰、青年指挥家叶卫强等行业专家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学习经验,与学生共同探讨作曲、舞蹈表演、民族管弦乐演奏、音乐指挥等领域的演出技巧和艺术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艺术感知和表达能力,并以名人事迹鼓励学生坚定艺术信念,创作和传播优秀民族音乐作品。

    注重学思践悟

    坚持知行合一

    为发挥青年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德育与美育的深度融合,学院组织“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艺术服务团奔赴基层一线,开展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情、体察民情,并为基层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其一,以社会实践为抓手,引导学生扎根基层生活。服务团通过基层文艺演出、义务支教、慰问扶贫干部、关爱留守儿童等社会服务,将音乐学习由课堂扩展到群众生活中,既锻炼了学生的专业能力,也提升了学生的思政素质,锤炼了高尚的艺术品格,比如2018年在东山社区慰问社区居民、2019年在淮北市消防救援支队组织慰问演出、2019年在淮北市相山公园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放式党校与淮北市各界联合举办主题党日等活动等,以优质文艺表演服务地方文化建设,提升基层群众的审美素养。

    其二,以红色资源为依托,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加强学生爱国情怀培育。服务团组织了2018年前往郑州烈士陵园、2019年奔赴阜阳革命烈士纪念馆、2020年寻访当地党龄50年以上的老党员等活动,重温共产党光辉的战斗历程,亲身感受先烈崇高的革命情怀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厚植爱国情怀。

    其三,以重大活动为契机,用美育基因滋养更多学生。每逢学校或当地的重要活动,服务团积极参与演出,通过高质量的文艺演出,抢占思想文化宣传阵地的主战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美育目标的融合。“红色文艺轻骑兵”文化艺术服务团先后获得2020年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2020年“首届安徽省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优秀案例”、2021年安徽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校美育改革创新案例一等奖、2021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银奖等诸多荣誉。

    (陈云燕)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