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革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辽宁省康平县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康平中学”)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和社会需求,不断求索如何让高分的“全才”或有学科特长的“偏才”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让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为大学奠基。通过实践,学校摸索出“五维一体”构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通道,从环境营造、课程构建、队伍提升、机制保障及体系搭建五个维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让环境会“说话”
当学生处于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的“氛围”中,就能接受环境语言的“暗示”,这就是教育界常常谈及的期待效应。“我们不是要等学生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才来创建相应的环境,而是要首先创建一种‘文明、勤奋、求是、创新’的环境,激发学生成为创新型拔尖人才”。康平中学通过开展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品质讨论会、多彩的创新创意文艺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拔尖创新人才实践成果展示活动等,将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内涵、界定标准根植全体师生的心灵深处。
让课程百花齐放
康平中学认为,学校课程体系既要关注全体学生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也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学生搭建实现梦想的舞台,为拔尖创新型人才成长打好基础。因此,学校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采用了项目式学习、跨学科学习等学习方式,并整合社会资源,为学生搭建充分生长的百花齐放的花园,包括以古今中外对人类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名人故事为内容的励志课程,学科竞赛类和高中大学衔接的学科知识类课程,以项目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为主的创新能力培养课程,人工智能、智慧物流、航空航天等各类综合实践课程。值得一提的是,学校语文组的“古诗文鉴赏”“爱我家乡——康平”、数学组的“漫步数学之美”、生物组的“高中生食品安全教育”等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校本课程。
让教师精神在路上
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是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品质。学校校长、教师保持学习的热情,能够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热情。康平中学的教育者,精神始终都在路上。向外,学校定期派送教师外出学习观摩;向内,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并从教育界、政界、企业界等各行各业中遴选热爱基础教育的专家学者、社会贤达来学校进行指导培训。此外,“小老师”是康平中学在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特色探索,学校每年开展“情系母校”活动,遴选20名左右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大学生活。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学长学姐有的成为高校学子,有的成为各行业的佼佼者,这些“小老师”便生发了榜样的力量,拔尖创新人才的种子悄然种在康平中学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让机制长效推进
建立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是深入落实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制度性保障。康平中学从三方面着手,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有序推进。一是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专门对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学生提供及时、精准的支持。二是定期开展专项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素养。同时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纳入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中,为教师做强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充足的精神动力、物质滋养。三是以课题促学习,鼓励师生一起开展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这既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还可以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动态管理及考核学生,确保人才筛选的科学性、公平性。
让高中教育上下衔接
在日常教学中,康平中学不仅将关注学生的能力与素养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根基,更是注重学生教育的上下衔接。一方面,学校与康平县的两所初中学校签订了“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合作协议”,遴选推荐表现卓越、特色鲜明、具有潜质的学生,选取两所基础较好的小学进行试点,开展基于兴趣特长的课后服务培优指导,更早地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加强与高校的合作,增强其对学校教育的指导。通过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衔接,康平中学成为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生源基地校,开展了外聘专家讲座、师生定期互访、基地观摩学习、组建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承担科研课题以及各类主题联谊活动。
康平中学通过“五维一体”构建的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通道,并非只助力本校及合作校高质量发展。当一所高中学校超越高中教育,向下兼容小学和初中,向上对接大学,那么该学校彰显出的教育力量,有利于基础教育有更好的发展,并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耿佳平)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