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基教育 陶铸群英(中)
“学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课堂要“教会”,更要让学生“学会”,乃至乐学,才能真正抵达高效教学的殿堂,这就需要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英特学校创新性地提出了“学为中心”的“三三三”教学策略,即“三段递进”“三步达标”和“三清固本”三种策略,让教师之教与学生之学都驶向了更加高效的赛道。
一、基于学情的“三段递进”
学生年龄不同,学知有别,学习能力自然也有差异,所以,教师就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为此,英特学校根据不同学段,采取了“三段递进”的教学策略:一年级“先教后学”,二年级“学教参半”,三至六年级则“先学后教”。
《礼记·学记》有言:“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意思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年龄小的学生更多是要求其认真听讲,不必深入探究,因为不能超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基础而对他们进行过高的要求。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在教学中,教师就要根据这种年龄、心理与认知特点,逐渐引领学生从“游戏的课堂”走向“学习的课堂”。有些问题在教师看来非常简单,在孩子看来可能就太深奥了。所以,教师对低年级学生的要求不必太高,而是要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步入学习的轨道。所以,“先教后学”就成了一年级教学中的主要策略。
有了一年级“先教后学”的基础,二年级实施“学教参半”策略,就顺理成章了。学生通过自己学习或小组学习能够解决的问题,教师尽量少讲甚至不讲。这个时段,但凡学生在学方面有了一些成绩,教师就要积极表扬与鼓励,让他们对“自己会学”充满自信。同时,教师还要及时发现学生在“不会学”或“刚会学”阶段的问题,因势利导,让他们在产生“自会学习”欲望的同时,也掌握自学的方法。到二年级期末的时候,则可以让学生初步尝试“先学后教”,为升入三年级奠定基础。
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则采取“先学后教”的策略。当然,学生之学,除了教师的引导之外,还要有一个富有针对性的学案,这样,学生才能少走弯路,并尽快步入“会学”的境界。学生能够自己学会的内容,教师尽可能地不讲,但是要像《礼记·学记》中所说的那样:“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即教师要时常观察年龄大的学生学习的情况,不要急于讲解他们暂时还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让他们用心思考,自己去探索与解决。学生“自会学习”,且不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就更加习惯“先教后学”的策略。
学校五(5)班的学生创造性地演绎了《三国演义》自编剧。在“关公败走麦城”一幕中,孩子们惟妙惟肖地扮演了吕蒙、关羽等角色,还创作了一首七律赞颂关羽;在“三英战吕布”一幕中,孩子们的讲述绘声绘色,体态语言也淋漓尽致。六(2)班的学生则围绕《水浒传》展开,用快板演说“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用话剧演绎“武松醉打蒋门神”,让听者和观众仿佛身临其境。
为了让学生尽早且更好地步入“先学后教”的境界,英特学校采取了小组合作制与学科走组制的学习方式。
小组采取异组同质、同组异质的构建方式,即全班各小组的学习能力与考试成绩相对均衡,而小组成员的能力、特长、水平则有所不同。前者可以让小组之间产生良性竞争,后者则鼓励本组成员凝聚力量,取长补短,培养合作意识。小组长以自荐与民主选举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是小组的领导核心。小组中的成员之间则是一种平等民主的关系,学优生帮助学困生,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担当;学困生后来者居上,是心之所向,也是为组争光。同时,小组还注重文化建设,各个小组都设计了凸显其特点的组名、组标、组规、小组口号等,发言时长、音量、语速等也都力求恰到好处,如此便开启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让每名学生都学有所得且不断进步。
自2021年9月1日起,英特学校还在四至六年级语文、数学、英语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实施了学科走组制。因为学生某一门学科成绩突出,可在其他学科学习中却未必名列前茅,所以,不同学科构建了各自的合作小组,在某个学科小组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能在另一个学科小组里需要提升和帮助。因人制宜的走组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激发了更多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驱力。
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课堂学习中,教师之教越来越少,学生之学越来越多。不管是自学,还是小组合作学习,孩子们都经历了一个从不会学习到会学习、从不善于学习到善于学习的过程。《礼记·学记》说得好:“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意思是说,善于学习的人,教师费力不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学生还会把成绩归功于教师;不善于学习的人,教师教得非常辛苦,却事倍功半,而且还会被学生抱怨。会学、善学,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越来越高,并从学习中体悟到无穷的乐趣。
二、基于课堂的“三步达标”
所谓“三步达标”,就是通过三个教学步骤,达到课堂学习的目标:依标(案)导(自)学,交流释疑;互助建构,训练强化;达标检测,反馈堂清。
1.依标(案)导(自)学,交流释疑
这一教学环节因学段不同,会作出相应的调整。一、二年级的课堂教学第一步设定为“依标导学,交流释疑”。上课伊始,教师就要指明当堂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心中有数。同时,由于学生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则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更多地循着教师的导学思路而学。不过,尽管注重教师之导,教师却并不越俎代庖,而是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学生从一年级入学到二年级结束这两年的时间里,学习力才会渐渐地提升,并为中高年级的更好学习打下基础。到了三年级,课堂教学就移步于“依案自学,交流释疑”环节。案者,并非教案,而是学案。学案在上课之前就发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前置性学习,并将学习中遇到的难点、疑点等圈画出来。
不管是一、二年级,还是三至六年级,在课堂学习中都有交流释疑这个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疑问、提出疑问和解决疑问。古人说得好:“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只有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才能在学习中“有疑”,从而“释疑”。只有如此,才能打开思维,实现由“发现疑问”到“解决疑问”的飞跃。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锻炼出创造性的思维,真正抵达高效学习的境界。
2.互助建构,训练强化
“互助建构,训练强化”,就是通过师生尤其是生生互动互助,在学好既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新的认知系统,尤其是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品质;同时,这里的训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习题训练,教师要通过集体研究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练习,既让学生温习和巩固已学的知识,又让学生在练习中升华创新品质。所以,这里的“强化”,不只是强化记忆,更是形成由此及彼的迁移能力,从而强化主动学习与创新学习的思维品质。
教师王庆松执教的数学课“租船问题”,赢得了众多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在课堂上,他并没有直接告诉学生关于租船的多种思路何为最佳,而是启迪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将个体思维的飞扬与合作学习和谐地统一起来,统筹优化,一步步拓展延伸,举一反三。
需要说明的是,互助建构的前提是高效的自学,这样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才能有话可说、有的放矢。同时,小组交流的时候,讲者应当言简意赅,以便给其他成员发言的机会;听者则全神贯注,汲取知识,尤其是学习思路与方法,如果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当场提出,有时还会开展争辩甚至激烈辩论,而且由此形成“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的思维品质。这种思维碰撞,让课堂建构更有意义。
虽然是面向全体的训练,但教师在设计的时候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差异,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训练中有所发展。而这里所说的“强化”,是对所学知识的强化,更是对学生思辨能力、创新思维的强化。训练之后,学生获得了认知上的升华,有时还能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这样,在培养学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品质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相长。
3.达标检测,反馈堂清
当堂达标测试设计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少而精,检测内容不多,关键在于测试学生是否达到标准。这就需要教师精心备课,乃至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开展研究;同时,还需要教师了解学情,尤其是学习水平高下不一的学生的情况,让所有学生都感到当堂学有所得,实现“堂堂清”的目的,进而鼓励学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反馈堂清”,并不是要求每一名学生都在检测中不犯错误。所以,对于错误比较多的共性检测,教师要当堂“清理”,让学生明了问题的原因所在,从而达到“不贰过”的境界。同时,对于个别学生错误频率比较高的问题,教师之“清”,有时也需要在课后单独解决。
三、基于目标的“三清固本”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中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它不只是对学生接受知识、生成能力的期待,还包括对学生未来发展乃至成才的目标期许。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成绩高下不同,所以,既要有统一目标,也要有不同的目标。为了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抵达相应的目标,英特学校采取了“日日清、周周清、单元清”的“三清”方略。“三清”对于学生“温故而知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这“三清”中的每一“清”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共同组成相互支持与关联的一个系统。教师既要做到“心中有数”,又要有相应的教学策略的支持,才能达到“三清固本”的目的。这个“本”,是知识之本,是能力之本,更是主动学习之本、互助合作之本。这样,学生才能既在当下取得较好的成绩,又在未来的行程中走向成功的殿堂。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既立足于孩子当下的成长需要,又立足于其未来发展的长远需要。所以,英特学校的高效课堂,既有高效率,又有高效益;既有学习力的提升,又有思想品格的升华。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