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携手 教师教育“焕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0-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实地“把脉”,现场“开方”。今年9月,华南师范大学化学学院院长蔡跃鹏的到来,让商丘师范学院化学专业获得了“更上一层楼”的启示——将基础知识传授与教师科研创新相结合,以科教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培育更多高素质中小学教师。此前,通过华南师大的借力借智,商丘师院化学专业在河南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取得优异成绩。

    自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开展以来,华南师大以自身教师教育所优、组团重点支持高校所需,精准对接项目,助推商丘师院、周口师范学院、忻州师范学院等组团院校跨入内涵发展快车道,整体提升师范教育办学水平。

    “四翼齐振”提升地方师范院校“造血能力”

    今年8月,李强等33名师范生从多所地方师范院校来到华南师大,参加暑期学校。在华南师大“输出为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李强做了一次大胆的试验。

    面向忻州师院同学作分享时,李强不再以讲授为主,而是活学活用“输出为本”,着重引导听众通过自主探究等,由内向外进行输出。

    这场分享引发的效应,是李强没有想到的。很多此前对教师职业有些摇摆的同学,从中发觉教书育人不是生硬的知识灌输,而是要通过激发和唤醒,让学生学会输出、应用所学。这帮他们坚定了教师这一职业选择。

    “华南师大组织的名师访谈、录课教研、企业参访等多元教学活动,可能会影响我们一生的教学理念。”李强等学员返校后,都将学习所得分享给更多同学。

    为打造干货满满的暑期学校,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在党政办支持下,与教务处、研究生院等多部门通力合作,用心整合“解渴”实用的课程内容,精心设计知行合一的教学形式。

    “我校牵头的组团,横跨7所师范院校、多所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纵跨各单位内部多个部门,资源整合等难度大。而‘协同提质计划’事关高质量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我校上下齐心,与组团院校协力发展、共同奋进。”华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斌伟介绍,华南师大建立“行政+业务”双轮驱动协同管理机制,带头打造共同提升、相互影响、彼此带动的发展共同体,“输血”“造血”并重,通过暑期学校、师范生访学交流提升计划、干部交流挂职、博士生定向培养“四翼齐振”,推动组团院校提振能力、提高质量。

    组团院校也将“协同提质计划”作为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机遇。“我们组团虽才合作一年多,但正成长为凝聚力强的共同体。”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教师谢志勇举例说,组团成立的教师教育联合专家工作室,虽然横跨5个层次、数十所学校,但各学校协同发力、高效推进,一天之内就从高校、教师发展中心、中小学筛选出110多名专家、名师。

    “我校与周口师院、忻州师院、商丘师院等组团院校,在调研需求、研讨优化等基础上,将基础教育服务能力、学科专业等作为重点,一校一策地制定方案,明确目标、指标、任务、抓手。”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恩科强调,在人才队伍建设这一事关根基的领域,华南师大与组团院校商定方案,实施干部双向交流互动计划。

    近一年,组团院校精心选派6名教师教育领域中层管理干部,到华南师大教师教育学部、科研处、教务处等部门挂职。现有13名组团院校教师在华南师大访学、攻读教育类博士。

    数字化教师教育体系联通“神经末端”

    实地调研时,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部长王红惊讶地发现,部分地方师范院校除通过师范生实习与本地中小学建立一些工作连接,其他联动很少。部分地方师范院校到华南师大调研时,因华南师大与本地中小学的紧密关系而惊讶。这是华南师大多年秉持“做扎根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理念,着力构建“向下扎根”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的成果。

    “师范生是为中小学培养的,师范院校应坚持用户思维,精准育人。更重要的是,中小学是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应用的广阔天地,教师教育只有深深植根于基础教育沃土,才能枝繁叶茂。”王红表示,华南师大与组团院校达成共识,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是教师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引擎”,其广度和深度,应是评判地方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作为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单位,华南师大以信息化平台为载体,带动组团院校建立了“1+3+3+3+3”教师专业发展协作共同体。“后面两个‘3’分别是高校所在地区的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王红介绍,组团院校从本地遴选优质中小学和教师发展机构,既将其建成优质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助力师范生职前培养,又用其强化教师校本研修,助推中小学教师职后专业发展。

    改革向纵深推进时,遇到了难题。组团院校地处不同省市,相隔较远,如华南师大与忻州师院相距近2000公里。华南师大虽然选派了骨干教师到组团院校线下指导,但受距离影响,难以常态化开展多校协同教研等活动,也难以进一步扩大惠及面。

    遇水搭桥。今年2月,华南师大借助教育部希沃教师数字化能力提升支持项目,在忻州师院、周口师院、商丘师院,以及三地的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实践基地学校,建成10间智慧教室。

    借助智慧教室,组团院校联通县区教师发展机构、中小学等教师教育“神经末端”。周口师院教务处处长李亚举例说,原来他们想到中小学开展活动,还需地方教育部门牵线搭桥,现在可在平台上直接联系中小学,学校都积极配合。

    在选派音乐、舞蹈专业师生到中小学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周口师院发现,学生在自弹自唱、舞蹈编排等方面存在短板,就将“钢琴基础课”等调整为“中小学歌曲弹唱”,并开设“中学教学实践”课程。

    华南师大还通过智慧教室、虚拟教研、教师课堂教学能力AI测诊系统等形式,在组团内定期举行学科公开课教学与指导等活动,帮助共同体院校的师范生、在职教师持续改进提升教学能力。依托智慧教室等载体,忻州师院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体系,惠及超2.7万人次中小学教师。

    “引燃火花”照亮更多教师教研教改路

    为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服务当地基础教育,今年5月,周口师院与周口市教体局共同成立了周口市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会聚当地大中小学、教研部门的专家、名师,合力为周口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专业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华南师大推动下,周口师院、忻州师院、商丘师院在互学互鉴中取长补短,大幅提升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性、创造性。2022年暑期,组团院校邀请专家解读义务教育阶段16门学科的新课标,18万人线上观看,30多万人点击浏览。

    华南师大还与山西师大、河南师大、江苏师大共建教师教育联合专家工作室,并按学科细分为9组。四校各自从本校选派九大学科专家,担任每组的联合主持人。他们与组团院校相应学科的专家,面向中小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县级教师发展机构教研员,常态化开设研讨会、听评课、课题研究等。

    “以往忻州师院组织的培训讲理论偏多,而近一年来,忻州师院会邀请高校专家、中小学名师,通过示范课等形式,向我们传授情境教学等新教法,培训更实用、更好用。”忻州师院附属中学数学教师裴咏咏就将情境创设等所学用于课堂,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动手操作、上台展示。

    大共同体构建生态,小共同体做深做实。华南师大通过“协同提质计划”,“引燃”忻州师院、商丘师院、周口师院发展“火花”,激发组团院校与当地中小学、县区教师发展中心等融合共进,提升服务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惠及面、实效度。组团院校通过课题立项、教学成果培育等,努力发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问题,已培育23项课题,其中3项获省厅级以上科研项目立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