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建筑铁军文化 深化课程思政改革
南通职业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挖掘南通建筑铁军思政资源,融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改革,提升课程育人实效,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适合地方建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立足建筑行业,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一是按照“价值引领、能力达成、知识传授”的总体要求,制定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以建设一批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专业课程为目标,强化顶层设计,推进改革创新,一体化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发挥专业课育人作用。二是立足建筑行业特色,弘扬南通建筑铁军精神。深入挖掘南通建筑行业援藏、援疆、支援大庆建设等事例和“鲁班奖”建筑工程项目,导入故事情境,融入工程案例,激发学生的专业自豪感,传承建筑铁军文化。三是按照“每一名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每一门课程有思政融入”的要求,组织全体专任教师从国家、社会、行业、企业、个人多个层面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工程伦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创新思维等融入教学各环节、全过程,建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课程思政元素库”。
全面融入课程,提升课程建设水平。一是发挥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引领作用。遴选“建筑力学”“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工程经济”“BIM建模技术”“建设法规”等10门专业示范课程开展职业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覆盖6个专业。二是构建专业群“334”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第一个“3”指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第二个“3”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4”指知识、能力、素质和思政四个目标,将系统的课程思政内容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与思政目标有机融合。三是设立课程思政改革专项资金。分批支持10名教师深挖专业课程及各教学环节蕴含的思政资源,探索创新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方法路径,重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目前,“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被立项为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建筑力学”被立项为“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设计教研活动,强化课程思政能力。一是强化专题培训、专业研讨、集体备课,采取课程组讨论、优秀教师传帮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设计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培养,引导教师利用课堂主讲、现场回答、网上互动、课堂反馈、实践教学等方式,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引领融入课程教学。二是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开展教学院长说思政、课程思政说课大赛、课程思政沙龙等系列活动,组织思政课教学名师、骨干教师与专业课教师深入交流研讨,切实发挥其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的带头示范作用。三是组建跨学院的“双高计划”专业群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企业外聘教师参加,实现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特聘教师“同上一堂思政课”。
坚持文化铸魂,培育现代建筑铁军。一是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建筑力学”课程在思政目标设计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重构课程教学内容,生成“中流砥柱、众擎易举、屹立不倒、玉柱擎天”等十大教学任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建设的强大“合力”,是人民群众战胜困难的底气和强大“支撑力”。二是将“文化自信、科技报国”的思路植入课程。采用案例和情境导入,分析“鲁班锯”“孔明锁”以及赵州桥、故宫等建筑的工程之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名人引领和VR/AR技术加持,将“土木鼻祖”鲁班、“都江堰之父”李冰、现代力学泰斗钱学森等引进课堂,培育学生科技报国的历史使命。三是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课堂。结合高铁、港珠澳大桥、大兴机场等世界一流建设工程和南通建筑铁军承建的优秀工程案例,将工程设计、施工的原理与工程应用紧密结合,在细致的分析中传承建工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促进学生德技并修、知行合一。近几年来,入选“双高计划”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师生先后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银奖1项。(梅华 赵峰 吴志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