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寒高铁人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印发以来,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秉持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理念,依托国家“双高计划”建设任务,重构“四合贯通、多元协同,六维对接、育训一体,课证融通、行动导向,三层衔接、八级递进”的高寒高铁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探索职业教育类型特征。

    按照现代职业教育治理理念,重构“四合贯通、多元协同”的高寒高铁人才培养机制

    学校在高水平高寒高铁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贯彻现代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行知合一”的核心治理理念,并侧重于人才培养链的6个重要方面——企业调研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专业的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师资源建设和实习实训资源建设,旨在充分发挥学校、企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等多元主体协同育人的功能;深化与北京交通大学等高校的合作,推动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搭建继续教育平台;深化与中国铁路沈阳局等属地内大型国有轨道交通企业合作,校企协同育人;深化与吉林市和长春市合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推动人才培养与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服务区域技术技能积累;深化与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科学技术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搭建高寒高铁运维技术的研究平台。

    秉持现代职业教育改革要求,建立“六维对接、育训一体”的高寒高铁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以高寒高铁高端工匠人才育训高地为建设基点,根据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需要,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改革要求,并将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理念概括为“认知过程与职业行动过程相对接”,将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中“专兼结合”的师资建设要求概括为“学校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相对接”,将虚拟仿真实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中“虚实结合”的改革要求概括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基地相对接”,形成“六维对接”理念并分别指导高寒高铁人才培养链的6个重要方面,并通过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和工单式活页教材,形成“育训一体”的课程、教学和评价体系,既能够满足学校教育长周期、系统化培养高寒高铁技能人才的需要,也能够满足铁道企业短周期、模块化培训高寒高铁职工的需要。

    坚守现代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建构“课证融通、行动导向”的高寒高铁课程教学模式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对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引进中国当代教育名家姜大源先生的核心团队,深入高寒区域的铁路企业调研人才需求,归纳车务、机务、工务、电务、车辆和供电等工作岗位涉及高寒高铁的典型行动场及其所要求的技能水平和层次,并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建构了高寒高铁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开发出30余本工单式活页教材;课程和教材大胆采用行动逻辑的“学习场—学习情境—学习性工作任务—典型工作环节”体例;按照典型工作环节及其具体步骤的时空共轭结构组织课程和教材内容;学习场、学习情境和学习性工作任务均按照陶行知先生“自易至难,从简入繁”的要求进行序化,满足高寒高铁技能人才分层分级培养的需要;教学过程中采用行动导向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教学法,促进师生深度互动并完成每一个典型工作环节,不仅适合单名教师进行每个学习性工作任务的完整的典型工作过程的教学,也可以满足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进行模块化教学的需求。

    坚定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推进“三层衔接、八级递进”的高寒高铁质量评价导向

    学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关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的定位,结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初级、中级、高级”三级证书体系、“新八级工”的职业技能等级序列及高寒高铁主要工种的职业技能标准,依托上述“课证融通、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体系,并与铁路企业合作开展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力鼓励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学生的职业类证书取证年均2000人次以上,应届毕业生对证书的有效性评价均在98%以上。现在,学校是全国18家铁路局集团、各地铁公司的校园招聘单位,并先后培养了肯尼亚、哈萨克斯坦等38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行业官员及留学生,树立了专业定位准、就业质量好、社会评价高、国际声誉好的品牌形象。

    (郝延春 闫智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