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五位一体”小初衔接课程
近年来,为解决现阶段小学、初中教育教学自成体系、衔接不强,教师之间缺乏交流的问题,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学校立足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优势,打通学段界限,对衔接教育进行了课程、课堂、教研、育人、育心“五位一体”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取得了明显效果。
开设引桥课程,让学科素养有效衔接
学校根据小学和初中教育教学资源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要求,挖掘课程教材衔接点和育人价值,整合中小学教材资源,立足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衔接,先后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道德与法治、生物等8个学科的引桥课程。引桥课程的内容设计、授课方式和教学设计经过层层把关,杜绝初中知识的粗放式下沉,确保了课程的科学性、趣味性和针对性。同时,力求在教学目标中突出学科育人作用,在教学内容中挖掘学科育人潜能,在教学情境中蕴含学科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体验和领悟学科迁移应用,在教学方法中归纳和总结学科核心要义,在练习与作业中应用和反思学科思想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探索基于问题的自主合作学习模式
观察发现,小学和初中的课堂形态差异较大,导致很多学生升入初中时对课堂不适应。由于小学课堂没有培养出初中需要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导致初中课堂给学生带来归属感和安全感的缺失,而解决课堂生活中个体与集体两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走向另外一种课堂形态——构建学习共同体。
课堂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之间通过共同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互相交流、对话、共享各种学习资源,互相协助、彼此欣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课堂采用“信息化模式下基于问题的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同时落实初中“一微三单”六步教学法,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从效果来看,虽然小学和初中课堂的组织形式有些许不同,但小初课堂理念和品质存在共同点,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检测评估为基本学习环节,让学生在学习共同体的交互作用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体验过程、形成方法,培育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中小学阶段衔接的流畅性,提高了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质量。
搭建学科联合教研平台
建立小初衔接教研共同体,促进学科联动,是引桥课程重要的一环。开展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初衔接教研,可以打破小学与初中教师的界限,为教师教学搭建研究平台,帮助教师了解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过程。通过加深理解其他学段知识结构,可以更好地把握本学段教学知识,从而准确把握小初教学知识的衔接点。在研究中,通过不同学段的教师相互交流各自不同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学科重点、命题特点、学生情况,促使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及时渗透,从而有效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推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构建一体化德育体系
近年来,历山学校致力于探索构建融合贯通的一体化德育体系,打造系列进阶性的特色德育活动,凸显了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
学校开展六年级家长会、双自主育人模式、小学长帮扶、毕业典礼、初中军训等入学教育活动,形成教育衔接的闭环,帮助小学毕业生做好衔接准备。尤其是对小学毕业生及家长的帮扶,面对面答疑,对学生了解初中、缓解上初中的焦虑起到了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学校引导准初一新生做好“融入”准备,在七年级学生进入初中时,便组织开展军训、团建、仪式、文化等教育活动,并对新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心理调节、自主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理想,掌握学习方法。以理想信念价值观为核心,以养成教育为重点,将与初中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的内容,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实施系列心理干预措施
当下,在初中注重“成绩导向”现状下,部分学生升入初中后,出现焦虑和不良情绪,产生了茫然、不知所措、失望、厌烦等心理,做好小初心理衔接刻不容缓。引桥课程前期,学校对全体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小初衔接较为共性的心理问题,邀请专家进行系列化心理干预课程设计与实施;同时,学校对于在问卷过程中数据比较特殊的学生进行定期心理辅导,并邀请家长入校,一起交流帮扶,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学校与家长的温暖、支持。
“五位一体”衔接课程助“双减”与新课标落地
历山学校“五位一体”小初引桥衔接课程体系实施几年来成效显著:建立了“五位一体”衔接课程体系模型;以项目式发展推动了课程的深化改革;形成了衔接教育课程资源库;创立了双向互通的联合教研机制,更为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家校共育打开了广阔空间。
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通过小初衔接课程的架构和实施,不仅使中小学的教学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还大大减少了重复教学和重复练习,从而切实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增强了教学承前启后的作用——通过中、小学教师的沟通,使小学教师更清楚小学的知识、能力为中学的哪些方面服务,明确教学方向、要求;也让中学教师明白中学所教的知识是基于怎样的小学知识储备而进一步学习的,增强了小学与初中知识、能力链条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强化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缩短了学生与新教师的磨合期——从学生角度看,通过中学教师介绍初中的课程、学习方法等,可以让小学生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及时调整以往的方式方法,从而在心理上、学业上排除障碍,达到快速适应初中学习生活的目的。
落实了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学校的引桥课程内容设计是基于学科特定的能力与素养,而非基于知识点的衔接,更不是初中教材知识的直接下沉。8个学科数十节引桥课程设计均基于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要求设计,遵循“让成绩成为素养与能力提升的副产品或自然结果”的课程实施理念,促进学校接续、全面成长与发展。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山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