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体育+”路径 赋能五育更出彩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湖北省襄阳市大庆路小学教育集团的学生们在大课间进行飞盘运动。通讯员 付晓方 摄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太平店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大课间进行舞龙活动。通讯员 付晓方 摄 扫描二维码
观看访谈视频

    ■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

    在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随意走进一所中小学,你都能看到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每个学生都有拿手的运动项目……樊城区体育教育的“成功密码”,正是该区持续深入推进体育教育教学改革,抓实体育大课间,积极探索“体教融合”之路的结果。近日,樊城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齐光伟做客《》融媒体教育局长访谈直播间,分享该区在推进“体育+”改革过程中的探索与经验。

    体育课+大课间,探索“体育+”新模式

    主持人: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完全人格,首在体育。”青少年体质健康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如何提升中小学体育教育水平、打造独具特色的“体教融合”之路?对此,樊城区有哪些探索?

    齐光伟:以往,我区的体育课程设置较为单一,不能“量体裁衣”,像做做操、跑跑步这样“大锅饭”式的校园体育运动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学生的体育发展需求。为此,我们提出深化学校体育特色发展,并于2022年4月印发了《樊城区教育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大体育·阳光运动”。

    方案指出,要做到95%以上的学生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以上等级,40%以上的学生达到良好以上等级,所有学生掌握至少2项体育运动技能,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

    我们强化体育课开设刚性要求,设置了体育课红线,要求一至二年级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三至九年级每周开设3节体育课。

    我们在课程设置及教学上,强调以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体育养成为导向,探索“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

    我们积极深化大课间体育活动,鼓励学校积极开展操舞类、技能类、体能类、游戏类等多种形式的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并制定校级评价体系,进一步提升全区大课间体育活动质量的整体水平。

    我们着重在基础资源配置上下功夫。樊城区人民政府多方筹措资金征用校园周边土地、拆除了城区9所学校的家属楼,共投入资金4.6亿余元为城区学校扩容,“抠出”了2.9万平方米的学生活动场地。

    如今,在全区各学校,每当大课间铃声响起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欢呼雀跃地奔向各自的活动场地,一起随着音乐开展各种运动项目,打棒垒球、射箭、踢足球、跳长绳、踢毽子……

    从2022年体质抽测成绩来看,我区中小学生体质抽测合格率100%以上的学校比去年提高20%,优秀率比去年提高25%。截至目前,樊城区体质监测总人数已达4万余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不断提升。

    学校+俱乐部,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

    主持人:我了解到,为了推动学校开展更多特色化的体育活动,樊城区一直在拓展体育教育资源。你们是如何打破校际、家校、校社之间的壁垒,实现多方融合的呢?

    齐光伟:过去,我们虽然也在积极地开展各项体育赛事,大力推进体艺“2+1”活动,但是全区体育工作的推进机制并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学校各自为阵,学校体育工作整体显得零碎,特色不够鲜明。

    开展“大体育·阳光运动”以来,我们加强多方协作,最大化地实现资源合理利用。

    一是组建教研共同体促发展。樊城区是襄阳市的经贸大区,下辖城区和两个乡镇,人口结构分布差异和城乡发展差异也导致各所学校体育发展“参差不齐”。为了发挥特色体育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我区组建了10个片区教研中心校。由教研中心校牵头开展月度大课间研讨会,展示各校大课间的实施经验与做法,供同类学校学习和借鉴。

    例如王伙小学、普陀学校和清河口小学根据片区特色,联合成立了棒垒球队,三校共同训练、共同教研、相互竞赛,促进棒垒球队专业化发展。2022年5月,三校首次参加湖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棒垒球比赛就荣获铜牌。还有四十四中牵头的桥牌项目,助力其所在的太平店镇打造“桥牌之乡”等。

    二是探索家校共育新局面。为引导家长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运动氛围,构建“以体育课堂为主阵地,体育家庭作业为后延”的学练阵地。人民路小学开发了仰卧起坐、跳绳、队列队形、立定跳远四大校本教材,并印发给每位家长。

    三是构建融合发展新格局。为构建体教融合发展新格局,教育局积极探索了“体教融合”之路,和体育部门、俱乐部深度合作,积极开展“体教融合项目进校园”活动。大力引进社会优质俱乐部免费进校园开展体育活动,进入专业的体育场馆中进行训练,解决学校“急、难、愁”问题。当前,我区的第二十中学、松鹤路小学联合俱乐部都开展了特色轮滑课程,近千名学生已学会轮滑的基本动作;襄阳市晨光小学的学生们定期在荆楚羿星体育俱乐部教练的带领下进行射箭练习,成绩突出,屡获大奖。

    党建+五育,呈现全面育人新样态

    主持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下一步,在五育融合上,樊城区有怎样的思考和规划?

    齐光伟: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樊城教育系统将坚定不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断强化党建引领,坚持五育并举、五育融合,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细化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及管理中,倾力把“四个自信”植根在孩子们的思想深处,引导学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跑好属于他们这代人的这一棒。

    为此,我们着力构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全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让党的思想理论润泽学生们的幸福童年。我区出台了《教育系统党建工作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开启了以筑牢“红色堡垒”、争做“红烛先锋”、培育“红心少年”为主要内容的“三红校园”创建工作。

    为了引导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厚植“爱党、爱国、爱家乡”的红色基因,我们以培育“红心少年”为主线,着力引导各学校统筹推进思政教学与学科教育一体化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四史”教育进课堂、“课前三分钟讲党史小故事”“我与国旗合影”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鼓励各学校创新德育形式,全力打造“大思政”课堂。

    以体育人、以体铸魂,“大体育·阳光运动”的体育实践活动是我区探索“体育让生活更美好”的一个缩影。为了推动五育更加融合,我们将继续以培育“红心少年”为主线,修订完善《樊城区中小学红色社团建设指导方案》,要求各学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组建体育类、艺术类、劳技类红色社团,确保德、智、体、美、劳同步进行。截至目前,全区各学校共成立了1100余个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学生社团,共开展红色主题社团活动1700余场次。

    培养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的协同合作。将教育的视野从学校延伸向社会,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真谛,也是樊城教育从未停止过的脚步。接下来,我们还将不断完善校内外教育实践体系,探索形成“家校社”联动的“大教育”,激发广大青少年立志民族复兴的信心和决心,让他们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时代新人!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