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美好归来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紫云英合唱团》
吴洲星 著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编者按:《紫云英合唱团》由一个真实事件改编而成。在宁波一所偏远山村小学,一位教师成立了一支“紫云英童声合唱团”。这支合唱团连续三年获得省合唱比赛一等奖,2017年一举夺得第十四届中国合唱节青少组金奖冠军。因为音乐,这群孩子走出了偏远山村,走上了国际大舞台。作者从一个小切面入手,再现了当代乡村孩子的生命成长路径,反映出新时代乡村教育的蜕变与发展。

    读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新作《紫云英合唱团》之前,我是有一些担心的,顾虑的是乡村教育题材的小说写作难度大,人物形象是否会呈现符号化、纸片化和口号化的倾向。阅读期间,多次掩卷深思,到底是什么要素使得小雨老师的形象立体丰满,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能够不动声色而又能产生感人至深的感染力。我认为,吴洲星娴熟的故事架构和写作能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她一定在创作生涯的早期就阅读或观看了莫里斯·梅特林克的象征主义戏剧《群盲》和萨缪尔·贝克特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在成熟的契机下,关于故事内核的神髓生根发芽,成为新故事的给养和滋补。《紫云英合唱团》的核心故事架构与上述两部经典戏剧都围绕“等待”构建故事、塑造人物、抒发情感,不同的是,其戏剧性充满了触手可及的希望和温暖,带给读者更多愉悦、感动的审美体验。这个关于“等待”的母题几乎统摄了整篇小说,使这个发生在乡村音乐教师身上的故事,戏剧冲突巧妙地隐藏在时间的交错与延展,细腻的内心活动和意识流之中,使表面平缓的故事有了深邃的精神图景。

    “等待”是一种艰难的精神探索,意味着焦灼的心情、无奈的哀叹和失望的悲哀。等待,总是处于被动观察的角色和无能为力的感觉包裹之中,这种特定位置决定了人物心理描写成为小说最重要的部分,这也是本书创作中技术难度最大的挑战。一开场,小雨老师还没有出场,学生们便开始焦灼地追问:“小雨老师为什么还没有回来呢?”这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介绍人物出场的写作手法,拉满了读者的好奇与期待,同时也完成了一次不断上升的“人物弧光”的铺垫工作。在一次又一次的追问之中,龙山小学紫云英合唱团的学生们逐一登台,展示了他们与小雨老师特别的交往互动经历,如同拼图一般,从不同视角投射出小雨老师的立体形象。

    “等待”中的所有行为都是无效的、苍白无力的,但最终对于心灵却又都是有效的、铿锵有力的。等待的过程,是学生们自我意识逐步觉醒、自我价值重新评估确认的过程,他们开始了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对家庭环境的理解与悦纳。比如,吉羊出生在一个残疾人家庭,社会环境给了吉羊一种羞辱性的压力,他时刻处于自卑、惶恐、怯懦的状态之中,是敏感、善良的小雨老师发现了他在音乐上的天赋,使他重获自信。在等待的过程中,在“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心理波动之中,他也与毛豆、陈大力等成为好朋友。

    无尽的等待容易衍生出虚无的思想,但是等待的过程意义非凡,因为这无论对于学生们,还是小雨老师,都是他们之间情感连线的象征和符号。小雨老师在拿到学生们写就的挽留她的联名信后,再次婉拒了到城市工作的机会,她对毛豆坦言:“我忘不了你们,忘不了第一堂音乐课你们第一次弹钢琴时每一张发光的小脸和每双眼睛,我在你们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种东西,一个叫梦想的东西。”

    “等待”带来了更大的视野与凝望。小雨老师没有按期回来,去到任何地方都比回到乡村小学更加有可能。有的学生疑虑和失望“等闲变却故人心”,小雨老师也坦言:“我确实是不想回来了,尤其是卫娟带着我去看了他们的乐队,看了他们学校的环境。卫娟还把我推荐给了他们学校的校长,说让我留下来,我几乎要答应下来了。”虽然轻描淡写,但城乡差别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这种悠长的等待时间里,每一个学生的等待和回忆都反衬出小雨老师的内心挣扎,更反映出乡村对于优秀中小学教师稀缺问题的痛楚。

    在描写城市方面笔墨极淡,几乎不着痕迹,吴洲星有意识地控制这种可能陷入“城乡二元对立”思维习惯的联想。然而,读者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小雨老师为什么不回来”这个问题,这也形成了一种“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铺垫和映射。故事一直有小雨老师与同学卫娟联系的细节,留下一个观察城市的小小窗口。到了合唱比赛时,这种城乡差别的沟壑再次显现出来,这在学生演出服装的对比上就可见一斑——城里的学生衣着精致,而紫云英合唱团的服装因为经费不足,是买布匹请毛豆妈妈连夜赶制的。这种隐含在一些故事细节里的城乡差异,进一步放大了对于小雨老师能不能归来的疑虑和担忧。

    “等待”自带期待感,具有催生和增强故事张力的独特作用。当小说中的学生们都在焦虑等待小雨老师回来时,也给读者一种期待感,一直持续到探究完“她为什么晚回来”等问题之后才会平复。在此期间,心理期待、心理错觉和情绪等深层次的心理内蕴一直是写作的重点,从而成为小说感染力的重要来源。文学作品的感染力,常常不是一条稳步上升的直线或者平滑的抛物线,而是会呈现出一条跌宕起伏的不规则曲线。学生们在等待小雨老师期间的每一次交流和付出的努力,都会不断地传递新的焦虑不安、悲伤愤怒等情绪,这些都如同水库蓄水一般“蓄势”,并不断抬高积蓄情感“势能”的闸门。经由此,读者关于情感与故事发展的期待“落差”越来越大,拉满的故事张力随时可能被引爆。

    《紫云英合唱团》在“等待”母题的使用上游刃有余,节奏张弛有度,在情感渲染和故事情节方面都极大推动了小说主题呈现。通过细微的家庭琐事、学校风波描写学生的言行,贴合儿童的天性,细节充满了童趣,鲜明准确地塑造了乡村孩子坚韧自尊、勇敢有爱的群像。更重要的是,在静谧温馨的乡村图景中,在故事结构的放大和加持下,小雨老师的形象,无疑具有了改变乡村孩子生存和心理现状与未来命运的象征意义,必将成为儿童文学经典人物画廊中教师代表的一员。

    (作者单位系鲁迅文学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一生辛苦觅书忙     下一篇:少年志与光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