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志与光明心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阳明,是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儒家四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是我们中华文明宝贵的精神财富。

    说来惭愧,对这样一位伟大人物,我以往的认知主要来自碎片化阅读,故而始终停留在“圣人”这一刻板印象上。近来有幸读到儿童文学作家刘耀辉教授的新作《少年王阳明》(济南出版社),顿觉眼前清晰地跑来一位灵动少年,打破了我的固有认知。该书用一组组生动的镜头,浓墨重彩地描摹了小阳明的少年志,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小阳明的光明心,令人读来如临现场,眼见小阳明一路跌跌撞撞,一路披荆斩棘。这就从根本上回答了“圣人是怎样炼成的”这个问题,解开了许多和我一样的读者心中的疑惑。而对少年读者来说,更是大可借由本书了解王阳明的少年时代,并进而走进他那丰饶的精神世界。

    那么,《少年王阳明》这本书又是怎样炼成的?它的艺术匠心何在?反复阅读之后,我以为不妨从背景铺设、形象刻画和画外音解读等三个方面予以解读。

    首先,在背景铺设方面,作者的视角宏大。尽管书名为《少年王阳明》,但作者并没有拘泥于王阳明的少年时代,而是首先梳理了王氏家族的家史和家风,让其始祖王览的高尚德行、高祖王与准的淡泊名利、祖父王天叙的超然物外,以及父亲王华虽身居高位但却低调谦逊等优秀品格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这些看似与王阳明本人关联甚少,实则提供了他的成长背景,暗伏他将来也定会成长为有着高风亮节的不俗之辈。这一部分以先知的视角对王阳明长大后的人生做了“剧透”,既写了他长大后“跟竹子死磕”,使阳明心学的种子得以萌芽,也写了他历经磨难,终得“龙场悟道”,还写了他剿匪、平叛等一系列辉煌业绩。读者由此看到,王阳明少年时期的每一步都深深影响了他未来的人生,而他当初所立下的少年志,也最终助他在成年后炼成了一颗照彻千古的光明心。

    其次,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作者运用了多种生动的语言。其一在于对流行语的借用。《少年王阳明》讲的虽是古人,但行文中却不乏当下的流行语。如第四章的标题“只怕是个假神童”用的便是网络流行句式,增加了文字的趣味性和亲切感。其二在于注重语言的动感。例如小阳明被大鹅追的一段,“只见大白鹅俯冲几步,猛地一个跃起,照着小阳明的屁股就啄了上去,小阳明急忙握拳、收手……禁不住发出一声惨叫:‘我的手啊!’情急之下,他抬脚就踢,一脚正中大白鹅的肚子。”这里被追、躲闪、反攻等一系列动作一气呵成,带给天性喜欢热闹的小读者强烈的阅读快感。其三在于人物对话十分鲜活。王阳明是五百年前的古人,我们谁都不会知道少年的他曾说过什么。但作者凭借对王阳明的理解和对相关史料的把握,用一段段妥帖而又有趣的对话还原了一个个场景,塑造了一个个人物,从而抽丝剥茧般捧出了王阳明的那一颗光明心。

    最后,在内容的解读方面,作者巧妙地采用了画外音。所谓“画外音”,是影视作品中一种常见的创作手法,即由当事人或旁观者以全知的视角在故事以外的空间对剧情作出说明或评论。举例来说,书中小阳明见心爱的象棋被父亲给扔到了河里,悲愤之下写下了人生第一首诗。作者解读了这首诗,就最后一句“忽然惊起卧龙愁”解释道:“卧龙是谁啊?王天叙、王华当然都知道是诸葛亮,只是他们实在不敢相信,小阳明竟然敢于自比卧龙先生诸葛亮。”一句自问自答,仿佛是王天叙、王华的熟人一般,用聊天的语气不经意地带出卧龙是指诸葛亮这一文学常识,随后点出王阳明这里是自比诸葛亮,并议论道:“这种自比虽然难免有狂妄之嫌,但客观地看,其实是见贤思齐的表现,还是应该加以肯定的。”就这样,作者用画外音将小阳明的少年志不露痕迹地传递给了读者。这既有效地延展了叙事空间,也充分照顾到了少年读者的阅读特点,使得文学性与儿童性实现了水乳交融。

    作为一部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古风少年成长小说,《少年王阳明》采用种种艺术手法,集中抒写了少年志与光明心。相信它能够走进少年读者们的心,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帮助他们塑造优秀品格,并引领他们健康成长。这正是中国优秀儿童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作者系青岛科技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