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城市发展定位 开展“儿童友好”实践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深圳市于2015年开展“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在政策法规、空间设计、建设实施等多个领域积累了先行的经验,并发布了全国首套儿童友好建设指引。2021年,国家将“率先创建儿童友好城市”列入深圳经济特区创新举措和经验做法清单,并向全国推广。“儿童友好”现已成为深圳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识和城市名片。

    基于深圳“儿童友好”城市的发展定位,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参与、儿童安全、开放包容、共建共治等原则,秉持“友善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儿童友好”为办学导向,深度探索“儿童友好·创新友好·海洋友好”三大办学愿景的实施路径,立足儿童本位构建了“美善、尚善、至善、友好、友行、友直”六大工程,全面构建儿童友好生态文化,全面保障儿童权益,促进儿童茁壮成长。

儿童友好

    在学校环境文化的构建中,学校让孩子拥有参与环境设计的权利,通过环境激发孩子与环境、与他人的互动沟通,让孩子所爱成为学校环境,并通过教师的二次开发,让环境派生出孩子们喜爱的课程。

    为了向儿童提供更有温度与更加细致的教育,根据深圳市《儿童友好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指南》,学校充分利用建筑空间,结合其特点,和儿童共同设计和打造生活场、学习场、展示场等生态系统,建设友善“好空间”,营造童韵雅趣的校园环境文化。教室内的儿童友好“百宝箱”、入口的防滑贴纸、海洋风格的上学路,处处都体现了人文关怀。校园随处可见学生们手绘创作的吉祥物,各班长廊、围栏到处都陈列着学生的创意作品,处处展示儿童风貌。

    借助“博物馆+数字资源库”,学校打造了滨海私语区、海洋AR长廊展区、“海洋班级”学生作品展示长廊等,为学生和教师营造了“充满着爱、洋溢着情、内含着韵、体现着趣、流动着乐”的教育环境,倾力营造具有生命美学特征、安全优雅、温暖人心、充满儿童友好氛围的校园生态环境。

创新友好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在“儿童友好”学校创建中,学校推出了三大“创新友好”举措。一是在校内建立创客工坊,工坊内可设置AI编程、3D创意、智能机器人、无人机等科技装备,通过智能制造、智能感知、智能生活应用等环节的学习与实践,开阔学科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培养工匠精神,探索创新方向,提升科创能力。二是与校外智能制造、移动互联、AI生活、航天航空等高新技术领域建立共建关系,为青少年提供系统多元、丰富多彩的科创类社会实践活动。三是为鼓励学生热爱科技创新实践,以“科创小院士”进阶制的形式,设立一至五星小院士评比奖励机制,营造积极向上的科创氛围,为学生搭建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展示自我、激励赋能的平台,综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素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我们所期望的教师不仅仅是一个讲授者,仅仅满足于传达现成的答案,而是善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事物的导师。”除了上述平台,学校更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包容孩子的不同、鼓励孩子的尝试,坚信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创新的前奏。创新不止于口号,而是在理解创新的底层原理基础上允许不同、接纳失败、缔造成功路径。

海洋友好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是新时代国家赋予深圳的历史使命。为此,深圳市出台了《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湾区少年肩负着保护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等历史重任,基于此,海洋意识的树立与海洋素养的培养也应“从娃娃抓起”。

    学校开展了包括海洋人文、海洋生态、海洋环保、海洋经济、海洋开发、海洋国防六大板块的儿童海洋特色教育。建设集知识性、文化性、活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儿童海洋博物馆”。在“儿童海洋博物馆”中,学生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展品。环保非遗大鱼灯、海洋生物超轻黏土雕塑、海螺海贝综合材料创作、鱼类扎染布艺、国风水墨海洋世界等,构成了深受学生欢迎的海洋艺术主题展。在“儿童海洋博物馆”内,丰富的知识和精美的DIY海洋艺术品,除了为孩子们带来美的享受,还让孩子们产生了对海洋生态的好奇,让他们体会到海洋的魅力和生命的奇妙,在无形中培养敢于担当、襟怀宽广、对海洋充满爱与无限向往的未来人才。

    关爱儿童就是守护未来。学校在办学中坚持以“儿童视角”为切入点、以“儿童体验”为出发点、以“儿童探索”为关键点、以“儿童发展”为落脚点,充分满足儿童成长发展需要,努力让儿童友好的教育真正奠基儿童美好的未来!

    (深圳市宝安区滨海小学[集团]校长 汪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