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胶州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办学机制,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积极发挥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办学主体作用,打造产教深度融合的校企命运共同体,深入推进育人模式改革,建设了一批高水平专业,形成学校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动能,实现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校企联姻

    合作机制探出新模式

    学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山东省“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山东省《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在学习借鉴现有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模式和德国“双元制”等先进国家职业教育办学经验的基础上,与青岛海尔(胶州)空调器有限公司共建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学校基于企业岗位人才发展规律和学校学生教育学习规律,打破原有中职、高职分段培养的模式,在中职、高职之间增加“1”年企业岗位实践课程学习,创新性实施职业教育与职业发展相对接的“3(中职)+1(企业)+2(高职)”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创新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并进行本土化实践。

    1.中职基础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阶段3年,培养方案为“2.5+0.5”。前2.5年主要在校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课程学习和训练,并植入企业专业知识和基本素质等企业专业课程;后0.5年在企业初级技能岗位进行工学结合、岗位实训实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机电设备操作能力。学生在第三年报名参加职教高考,通过高等职业教育单独招生考试取得高职院校入学资格。

    2.企业实践学习

    企业岗位实践学习1年。被高职院校录取的学生可申请将高职学段实习环节前置,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作为企业正式员工以学生学徒的“双重身份”进入“厂中校”,在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企业岗位课程学习和岗位技能训练,并贯穿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学校、企业、高校三方共同加强学生在企业这“1”年的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指导、监控与考评,在基本素质、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等方面全面提升,为将来的“2”年大学学习积累经验。

    3.高职提升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阶段2年,培养方案为“1.5+0.5”,参与企业实践课程学习的学生经学校、企业、高校三方考评合格,进入高校继续深造,企业承担学生这2年的学费。前1.5年在高校学习高职阶段的课程与技能,并融入企业岗位的进阶专业知识及核心岗位培训;后0.5年在企业实际生产岗位上进行进阶实践,使学生达到技术员或助理工程师的机电设备操作、维修保养能力。

    ?合作深化

    育人模式打造新样板

    1.深化合作,双线融通构建体系

    上合·海尔智家智能制造学院实施“双负责、双管理”双线管理体系。学校校长任院长,负责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规划、组织、实施;企业总经理任副院长,参与制定教学标准、课程内容等,选聘任教导师并负责研究成果在企业的推广应用。

    学校提供专用教学实训场所,企业投入生产线体、设备并给予技术支持,共建产教融合“双创”基地。在基地内设置专门的办公场所并引入“王阳阳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企业和学校双方相关人员统一入驻,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校企共同拟定《“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招生工作实施方案》《“厂中校”课程设置及组织实施方案》等文件章程,在招生、教学、财务资产管理、质量控制与绩效考核等方面建章立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

    2.深化推进,校企联合协同育人

    以《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三二连读”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植入企业课程。选聘企业首席技师入校讲授校企融合课程,将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带入学校课堂。

    从2021年2月开始,参与研究试点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3个年级近百名学生先后分3批进入企业。先进行为期6个月的岗位实习,将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岗位的生产标准进一步对接,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作为企业正式员工进入“厂中校”轮岗式生产实境实训基地,开始1年的企业岗位实践学习。在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的共同指导下,分批学习工艺文件编制、检验设备的使用、空调故障鉴定方法、设备技术和基础的空调故障排除等不同岗位的专业知识并进行六大模块轮训。落实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相对接、教学内容与企业典型岗位标准相对接、教学实训与企业生产过程相对接,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工学结合,全面提升职业素养和工作技能。

    首批完成企业岗位实践学习的学生被选送到泰山职业技术学院,开始2年的高职课程学习,完成学历提升后回到企业,在质量改善部门EMR(对不良产品进行故障鉴定并改进)等岗位,从技术工人开始沿预先设计的个人职业发展路径进阶提升。2023年2月,首批校企共建专业——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专业的学生进入企业开展教学实训,进行岗位认知和生产体验。

    3.深化对接,融合课程顺应发展

    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国家标准“三对接”的基础上,植入“教学考核与企业认证评价相对接、教学成果与企业专利相对接、学校教育与企业终身职业技能培育相对接”,实现人才培养精准化、课程内容岗位化、实训项目模块化、考核评价综合化、成果共研共享化、学习培养终身化,校企共建“六对接六化”人才培养框架,实现学校教学标准与企业生产标准双轨互通。

    校企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团队,基于企业生产岗位标准,按照“六对接六化”人才培养框架,聚焦企业典型岗位需求,整合、重组、新增与企业岗位需求适用的专业内容。历经10多次的交流探讨,校企联合编写的“活页式”校本教材《工业产品质量检测技术应用》《液压与气压传动》《三菱PLC及变频器编程与应用》已投入使用,其余课程教材的编写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全力构建以能力为本位、既满足企业需求又适合学生发展的核心课程体系。

    4.深化研究,科研引领孵化成果

    在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持续增强科研意识和标准观念,积极发挥科研引领作用和标准在职业教育质量提升中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加强理论研究、制度建设、经验总结和标准研制。根据GB/T 24421-2009《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系列标准的相关要求,校企通力合作,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职业教育“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标准体系。建立基础标准分体系、职业教育服务提供标准分体系和服务保障标准分体系三大子体系,并细化为服务规范、运行管理等12类,分类制定《职业教育“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基本工作规范》《核心课程设计指南》《企业实践学习标准》等标准64项,2023年顺利通过青岛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专项标准化试点建设项目评估验收。

    山东省教育督导学会课题“中高职衔接‘3+1+2’分段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山东省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产教深度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和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混合所有制背景下‘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先后顺利结题结项,“‘就业与升学并重’背景下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研究”被列为青岛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重点课题。

    ?提质培优

    创建职教发展新高地

    学校将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推广到计算机应用、物流服务与管理、数控机技术应用等更多专业。在青岛市范围内遴选知名度高、用工需求量大、辐射带动强的领军企业,先后与11家企业共建9家产业学院,100余家企业成为校企共建“合伙人”。同时,不断扩大高校合作“朋友圈”,与山东省内高职院校签约合作,保障了职业教育“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落地落实。“每个专业都有一家行业领军企业依托,校企深度融合”的目标全面起势,校企共建“1+1>2”叠加效应不断放大。2023年9月,作为牵头学校成立上合示范区(青岛)产教联合体。

    通过资源整合,中职、企业、高职联合培养,突出“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职教特色,培育一批“促进经济发展、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好苗子”,蹚出一条“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密切合作”的“新路子”,打响“提升服务能力、争创优质发展”的“名牌子”。推动产业学院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的“蓄水池”、借智引智的“主阵地”和创新创业的“策源地”,让职业教育“长入”经济,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被青岛市西海岸新区、莱西市、深圳市、浙江省、河北省等借鉴和引用,并在首届中国职业教育博览会上展示。“创新实施‘3+1+2’中高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打造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育基地”被列为山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工程特色项目。多家权威媒体以《校企合作受益,师傅带徒助力》为题报道学校推动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