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党建+”新模式 助力“三全育人”提质增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09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宜宾学院农林与食品工程学部(农林学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四川省高校党组织‘对标争先’示范创建培育单位”和“四川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项目建设为依托,发挥专业优势,积极探索“三全育人”改革创新,推进实现“党建+”与师资队伍、教学研究、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学生就业的深度融合,育人成效显著。

    党建+师资队伍:培优全员育人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通过“选、育、用、留”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引进、人才培育、能力提升等计划,着力培养一支“忠、精、优”的教师队伍。注重思想引导,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筑牢思想之基;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学历提升和实践锻炼,夯实专业之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把稳纪律之舵。党总支现有党员占比69.5%,博士占比70%;有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入选国家教育部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才等19人次。党总支已形成一支以教师党员为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育人队伍。

    党建+教学研究:保障课堂育人效果

    坚持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党员干部在教学、教研、教改等方面发挥头雁作用,全体教师成为课程育人的重要参与者和实施者。全面实施“课程思政”,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形成“三全育人”合力。近5年,立项专业思政示范专业2个、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8门、课程思政示范教学团队3个;立项国家级别新农科2项,省级新农科和新工科4项;建设省级一流专业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获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川茶学院获批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项目和成果负责人中90%为中共党员。

    党建+科学研究:提升科研育人功能

    以平台为载体,以团队为核心,以项目为纽带,通过教师高水平科研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思想素质,实现科研育人功能。聚焦“竹、茶、酒”和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建成了固态发酵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市厅级科研平台;聚焦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地方经济发展,组建了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5支科研攻关团队。近5年,立项国家级别项目9项、省部级项目36项,到账经费2500余万元;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授权专利80余项,制定各类标准40余项;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项。学生平均每年有500余人加入科研创新团队,依托科研项目共获得省级及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23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66项、省级项目57项;获省级及以上学科竞赛奖312项,其中国家级别奖项75项、省级奖项237项,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和育人效能。

    党建+社会实践:深化实践育人实效

    以“寓见”微思政辅导员工作室和学生党员工作站为基础,建立党性实践平台。学生党员牵头组建社会实践小分队,开展走进宜宾市基层社区、看望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等活动,不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依托产教融合基地和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国情社情等教育;开展“三下乡”精准扶贫实践项目,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渠道宣传地方旅游产品、推广名优特产,助力乡村脱贫致富。2019年,10多家权威媒体对以“以传媒助力龙镇乡兴胜村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视频作品《龙镇乡形象宣传片》荣获共青团组织、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联合评选的“优秀视频奖”。

    党建+学生就业:构建服务育人体系

    党总支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干部—辅导员—教研室主任—专业课教师”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形成全员参与、全过程服务的良好氛围和上下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新局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认真落实“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充分挖掘毕业生就业岗位资源。根据专业特色,邀请多家知名企业来校举办校园招聘宣讲会。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台账,为毕业生重点群体配备“班主任+导师+教研室主任+学部领导”四对一就业指导团队,实施“一生一策”精准帮扶。聘请优秀校友、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人员等专业人士为毕业生讲解就业形势,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提升就业能力。

    目前,党总支已经培养了一支德才兼备的育人队伍,建设了一批条件优越的科研和实践育人平台,凝练了一个具有专业和学科特色的育人模式和体系,取得了一批育人成果。未来,学部党总支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黄彤 何忠萍 郭鹏)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