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校长留给我的“秘笈”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09-2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嵊州市逸夫小学 裘陆勤

大学毕业后,我一路过关斩将,顺利成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今,每当我看到那堆厚厚的教学笔记和读书笔记,时光又会把我带回到教学生涯的第一年……

初为人师的我,看着家长期盼的目光、学生渴求的眼神,暗暗地为自己定下了前两年的目标:上好每一节数学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于是,我实行“两手抓”:一是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只要一有空,就习惯性地往教室跑,帮助学困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二是努力提高自己的上课水平,常常去听优秀教师的课,模仿他们的教学设计,也经常请老校长和同事为我的课堂出谋划策。

这群学生的数学成绩慢慢地有了起色,我却发现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不如以前了。正当我去向老校长请教时,他却遗憾地告诉我:“我要离开这所学校了,希望你今后能静下心来研究学生和教材。”

我点点头,心中有些失望:曾经的数学“活字典”要消失了,羽翼未丰的我可怎么办呢?

我依旧按照自己的想法上着数学课,时常为学生的出错而苦恼。有一天,我上完一节数学课,带着疲惫的心情回到办公室,惊喜地发现我的桌上多了一叠教学资料,得知原来是老校长临走时留给我的礼物。

我在教学中的很多困惑,或许在书中能够找到答案。

就在那天,我写下了第三年的目标:读懂教材、读懂学生、读懂课堂、积极阅读、做好课堂记录。当我翻开书桌上的资料时,却发现自己根本看不懂作者想要传递的教学理念,无奈之下,我在网上求助。幸运的是,一位小学数学编辑告诉我:“这个问题很典型,你看不懂是因为你原来的话语无法对接,这就是我们要不停地阅读的原因。”他建议我先从教学案例分析读起,再读理论;从亲身的实践入手,窥探别人的门庭,遇见最适合的自己。

我似懂非懂,开始读书,终于,我在一本有关教学实践的书中找到了方法:作为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闭嘴,倾听学生的想法,贴着学生的思考去教,而不是把知识强塞给学生。在这本书中,我还了解到,好文章要寻找小切口,依靠多学科视角的分析,让学生在课堂上鲜活地表现自己。

于是,我坚持每天记录学生的错题,并实践着书中读懂学生的方法:思维框架校验法、作品分析法、访谈法、观察法、搁置与还原法等,我的教学笔记也从原来的几百字积累到几万字。就在教学的第三年末,我把根据教学笔记整理的教学设计稿投给了杂志社,怀着忐忑的心情等了两个多月,惊喜地收到了编辑发来的用稿通知书。就这样,我发表了教师生涯中的第一篇文章。

“虽然资料旧了,但知识不会过时。”我不禁想起老校长对我说过的这句话。我要感谢老校长的赠书举动,让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唤醒了我阅读的激情,开启了我研究学生的大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