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立德树人 培育时代新人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0-0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汪 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的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关系到学校“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同样,立德树人也为高水平本科教育建设指明了方向、擦亮了底色。

然而,如何在实践层面推进立德树人与本科教育的深度融合,则需要高校在准确把握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寻找更多的切入点和落脚点:如何将育人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如何推动思政教育再上新的台阶?如何发动教师全面参与,真正形成“全员育人”格局?近年来,我省高校围绕立德树人,在建立健全工作体系和创新改进工作方法上,积累了一定经验。就此进行了一番走访与了解。

强化价值引领 育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

今年9月初,在中国美术学院的开学典礼上,新生们收到了来自学校的“见面礼”——毛笔、元书纸和千字文。接下来,新生的第一学年还要上一门特殊的民族书画课,继续接受中国传统艺术的洗礼。“这门民族书画课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比一般的专业课更有‘文化’味。”授课教师王異说。“课堂并非单纯教技法,更多的是传播传统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比如讲到千字文时,会花大量时间讲解其中涉及的道德规训和历史文化知识等。”教师于默介绍。因为这门课,很多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

中国美院结合艺术院校特质、艺术专业特点,除了抓好思政教育,还从艺术教育中寻找切入点,打通课堂与实践的关系,提出“活化传统,弘扬美德”的理念,形成了“思政教育、专业教学、文化传承”三位一体的育人方法。像中国美院这样牵住立德树人工作“牛鼻子”的高校不在少数。浙江理工大学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大力探索的课题。学校在思政理论课中大量引入经典红色文化案例,同时积极在校外建立红色文化实践基地,推动红色经典艺术教育进校园,还促成了服务地方红色旅游业发展的“红色科研”兴起。

为了更好地构建大思政格局,我省推动开展了包括文化育人、实践育人、校园新媒体建设和文明寝室创建在内的四项工程。各高校也结合自己的工作特点,努力挖掘与打造新的育人“突破口”。浙理工大、中国计量大学等高校建成丝绸博物馆、计量博物馆等一批紧密结合办学特色的高水平校园博物馆。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通过组建“益立方”公益学院等方式,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创新创业实践的有机融合。

注重科学设计 提升思政教育质量

对不少高校思政教师来说,如何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是道难题。除了靠经验摸索,宁波大学还给教师们提供了一把“金钥匙”。学校通过思政理论课程建设,推出了学生思想问题库、主干课案例库等。以学生思想问题库为例,里面收纳了近几年来学生提出过的300余个思想问题,涉及范围从个人的情绪控制到国家的战略布局。资料库的建设不仅优化了思政课的授课内容,还为教师们集体备课提供了便利。

像宁大一样,我省不少高校在思政教育上不再循规蹈矩,敢于突破书写“新文章”。比如,中国美院在全校一、二年级普遍推行思政实践教学与学生专业下乡实践相结合,让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实现“学生在哪,思政教育课就在哪儿开讲”。浙江大学通过变换思政课的主讲人身份,来拉近和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该校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上启动了“优秀学长进课堂”活动,组织高年级学生前来现身说法。“过来人”的讲授大大增强了思政课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衢州学院则是把大学生生涯规划以论文答辩的形式贯穿于思政理论课4门课的教学中,紧扣学生成长发展的关键问题。

思政教育形式不断创新的背后,更是各校普遍重视思政课作为“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改进教学实效和师资队伍建设的结果。比如,浙江农林大学规定实践教学成绩要占思政课程成绩的20%,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在田野间体会社会和历史发展。浙江师范大学以“外引高端人才,内部提质优化”为思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并完善相关人才激励机制。

积极营造氛围 推进全员全科育人

“这样操作,可以实现撤销功能,避免运算错误。不过,大家不要混淆,我们的人生可没有这样的‘后悔药’,不能撤销犯过的错误。人生的每一步都要谨慎走好啊。”这是绍兴文理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教师白忠喜的一堂C语言课。讲台上的他把做人的道理变成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的“小插曲”,这样的课堂深得学生欢迎。

“我们不单是教学工作者,更是教育工作者。专业课也可以做到德育的渗透。”白忠喜告诉记者。他所在的绍兴文理学院去年5月在全校发起了“课程思政”行动计划。对很多专业课教师而言,“课程思政”还有些陌生,畏难、疑虑或多或少存在。“我们是工科专业,各位老师的思政理论背景各不相同,无需走高端化路线,也不用刻意,要接地气,切入点可以朴素一些。”机电学院院长沈红卫这样给学院的教师们“做工作”。为了帮助不同专业的教师找好各自课程与德育的结合点,学校进一步编制了《“课程思政”教学设计编制指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一一列举出可以阐发的共计106个德育元素。

“课程思政”是当下的热点问题,为探索有效载体和机制,像绍兴文理学院一样,全省不少本科院校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路径,努力实现专业课与思政课的同向同行。比如浙江工商大学大力倡导以“隐形嵌入”的方式将思想引导融入教学,并纳入教学考核。学校目前已培育出一批全方位德育的示范专业课程。杭州师范大学出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计划在未来5年内,初步建成一个涵盖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课程群”。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