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写好一篇论文必要吗?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0-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王 梁

对于中小学教师写论文一事,圈内外的人莫衷一是。有人断论中小学教师把课上好就行,整那“破”论文没必要,也有人坚持认为“做研究、写论文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更好履行工作职责的应有之义”。在实践中,有些教师一年能写出好几篇论文而且在刊物上发表或评比中获奖,也有些教师几年甚至十数年都难得见一篇文章出来。

笔者写论文,基本上都是一年一篇的节奏,估计刚刚赶上教师群体的平均水平吧。但我算过一本职业生涯账,如果每年都能写成一篇还比较像样的论文,那么,当我退休的时候,积攒的二三十篇论文也能汇编成册了,这一作品集一定可以给黯然迈进老年生涯的自己一些成就感和时间感。类似的还有一年精读一本书,原创一篇读书心得等,如能坚持上几十年,最后的个人成就应该是相当可观的。时间不可以累积,但自我是在时间中“积累”“沉淀”出来。

一年写一篇论文,部分原因是自己身为区级某类名优教师,有这么一项考核指标悬在头上,所以也算是不得不完成的一项硬任务吧。当然,我能提起笔来,更主要的还是因为在最近一年来的工作过程中的确会有些想法需要沉淀、需要理清、需要升华,有时甚至达到“不吐不快,寝食难安”的地步。相反,如果在一年左右时间里,自己没有产生一丁点的思维火花(或者系统思考),大脑一片空白,缺乏表达欲望,我只能说,这一年过得很不得劲,至少对不起自己。所以,如果你某一年也陷入这种无所写、无所谓的混沌状态,那就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了。

写作需要感觉,随笔散文如此,论文写作也同样。这种感觉的分泌除了在工作实践中自觉融入反思、研究意识,不断推陈出新、总结提炼外,另外一处重要来源是阅读期刊上专家或同行的论文。这项阅读我认为至少有两个好处:一是培养语感,让我们在行文布局、逻辑思维、话语体系、语言规范等方面趋近较为优质的表达;二是获取灵感,期刊论文既有前沿信息、学术理论,也有一线教师所提供的一个个问题解决方案,他们遇到的问题、解决过程和成效都能在相当程度上开拓我们的新视野,激发出新思维、新思想,从而使我们对某一问题的关注思考更加全面、立体和深刻。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对论文写作钝感、无感甚至感到乏力,实在是因为前面缺乏最起码的投入。

至于具体的论文写作技巧,因为写得少,我并没有多少所谓经验秘诀可以分享。除了前述在期刊论文中寻找“语感”“灵感”外,我个人特别注重格式规范、页面整洁这两个方面,标题、摘要、关键词、注释或参考文献这些组成要素最好都能齐备并且合乎相关学术规范,这体现了写作者基本的学术素养和写作态度。

当然,就一篇文章而言,不管是作者写还是读者读、专家评,内容为王、内容至上是其他任何技巧、方法所不能取代的。好的论文一定是“有料”的论文,所谓有料,首先意味着论文聚焦的是一个现实问题,是不少人正在关注或是尚未引起重视但确实存在的问题,而论文作者不仅敏锐地发现了问题,而且做了一些深入的思考和实践,能给人以启发、借鉴。其次,有料还意味着论文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作者对某个问题必须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必须达到一定程度上的深思熟虑,虽然不能做到百分百的独创,但必须保证有一定的原创成分,最起码我们得用自己的话表达我们的理解和发现。那些网络、文献参考过来的观点、材料,我们可以用,但务必做好消化吸收、整合转化工作,融入我们的思维体系和话语体系。

论文写作于很多人而言,一开始多半都属被逼无奈,但随着思考的深入,文字量的增加,很多人又会陷入“欲罢不能”的快感漩涡。因为说到底,写论文是在完成一件作品,写作的过程会一点点挖掘出作者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而人处于创造状态的时候,一定是其生命状态最为自由、完满和丰沛的时刻。

(作者系宁波市镇海中学教科所主任)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越剧传承有后人     下一篇:经略海洋的“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