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强:把学生领进科研之门
□本报见习记者 季 颖 通讯员 陈 婧
见到浙江工业大学理学院教授林强已经是下午4点多,这会儿他刚刚结束了主题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学院会议。采访结束后,还没来得及吃晚餐,林强又要接着和组里的研究生一起开会,讨论接下来的实验安排。
作为学院院长,林强十分重视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也体现在他主持的每一项工作、教授的每一堂课中。
今年是林强从教的第30个年头。前不久,他获得了30教龄之际最好的一份礼物——入选2018年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师。
因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勤奋的工作态度,林强在业内颇有名气。近年来,他先后获得“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员等荣誉。近5年来,林强主持了5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包括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在林强看来,努力科研除了可以创造新知识,在某一领域造福社会,更是对教学的促进。“教学和科研两者不可分割,是相互促进的关系,要坚持教学和科研并举。一所高水平的大学,科研很重要,要让研究成为一种风气。老师在研究过程中更新了专业知识,学生也在研究过程中得到了成长。”林强告诉记者。
如何带好学生做科研?林强针对本科生、研究生知识水平的差异,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本科阶段是打好学习基础的关键时期。”林强说。针对本科生的教学,林强更注重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林强凭着丰富的科研经历,让每一节课都干货满满,加之他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总能把枯燥乏味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比如,物理光学的第一堂课最重要的内容莫过于了解“光是什么”。林强从牛顿的“微粒说”讲到惠更斯的“波动说”,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简单的几个故事,让学生了解“光”的前世今生。
有趣的课堂引导着学生学习的兴趣,但做科研光有兴趣可不行,关键还在于动手实践。在平时,林强总喜欢讲述自己在做科研实验中发生的小故事,取得的成果,激发学生动手做科研的兴趣。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把理论融合于实践。林强提出,研究生就是做研究的学生,一个研究生的培养不做研究怎么行。这些年来,林强在理学院积极创造良好的研究环境,营造研究氛围,4年内理学院研究经费翻了一番,还聘任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维尔切克教授为学校维尔切克量子中心首席科学家,同时积极组织学院教师创建量子精密测量团队,鼓励学生加入团队,参与研究。
博士研究生苏圣然是该团队的一名成员,最近,他在原子磁力仪研究上有新想法,正在跟团队成员一起讨论改进方案的可行性,具体的操作流程。他说,从研究生到博士生,4年来,在导师林强的指导下,自己从科研小白到获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从完全不懂科研到敢于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并具体实践。
做好科研实验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而一项科研成果的诞生则需要更多的付出。学生在枯燥的理论学习、大量的科研实验过程中,往往会慢慢失去科研的耐心,变得焦躁不安。在这时,林强总会鼓励学生道:“做科研犹如造房子,基础很重要,有好的基础,才能造出漂亮的房子,要静下心来做实验。”
在林强看来,学生在学习阶段最重要的是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一所研究型的大学,其本质在于学校有多少会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学校要做的就是创造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带着批判的眼光、探索的思维去学习,自己将一直坚持做好一个引导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