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生命教育这堂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0-2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金 澜

全国第七届生命教育创新高峰论坛开幕在即,日前组委会公布了全国首届生命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我省义乌市稠城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申报的《基于儿童幸福成长的小学“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获特等奖。

生命教育,并不是一个陌生词汇。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就明确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我省2015年召开的全省设区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办公室负责人年度工作会议上,“开展生命主题教育,提高中小学珍惜、珍爱生命的意识”更是被单列出来,作为全省今后一段时期的重点工作。如今,生命教育正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并推行,它不再只是心理课或班会课的一部分,而成为一项主题活动、一门校本课程,甚至有了专用教室。

从宏观角度看生命教育

稠城一小耗时3年建立了“生命教育4群9类”特色课程,并由此衍生出了“倾听花开的声音——生活教育读本”“生如夏花”等50多门子课程,种类繁多、分类细致。

在校长楼曙光看来,小学阶段的生命教育,应该重在培养尊重生命的意识、理解生命意义和实现生命的最大值。在这样的定位下,该校的校本教材横跨了多重主题教育实践领域。

记者发现,在校本教材中既有让儿童远离意外伤害及遇到意外伤害时的救护小贴士,也有对公民权利的科普介绍,甚至科学课会提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思想品德课涉及保护世界和平。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像稠城一小这样,用大生命的概念来宏观审视语文、科学、思品等学科知识并予以重新整合归纳的中小学还有很多。这些学校不仅仅看到了学科知识的技能价值,更看到了它的育人价值。

当然,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质疑。有人认为生命观是会随年龄增长自然形成的,对开展生命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学校将生命教育的本意扭曲,过度强调了竞争,将生命的价值简单地和拿高分、考重点学校等画上等号。

对此,温岭市第二中学副校长陈平晖认为,产生误解是由于太过短视,没有把生命教育放到受益终身的宏观角度来思考。“学生长大成人、踏入社会,懂得用什么样的心态和上司同事相处、如何理性面对挫折失败等跟具备业务能力同样重要,这些观念都是需要从小培养、逐步建立的。”

推进生命教育常态化

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生命教育如何常态化推进?早在2005年,上海市颁布《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为处于迷茫期的中小学指明了方向。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肖川也建议说:“学校落实生命教育,不妨从创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用生命教育改造和提升主题班会、打造生命化的课堂等三个方面着手。”

采访中记者发现,肖川的建议已在不少学校落地。“第四届全国生命教育高峰论坛暨课堂教学比赛”承办校温岭二中就依托温岭市蓝天救援队平台,成立了蓝天支部。坞根红色毅行、救援知识技能培训、防溺水知识宣传……一次次应急救援和社区服务,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了生命的珍贵与平等。

杭州市采荷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的课堂洋溢着独特的生命温暖。“司马光选择弃缸保人,是对生命的尊重。”“他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想到好办法,体现了生命的智慧。”“出事时,他没有丢下同伴自顾逃命,这是生命的温情相守。”……语文课上,学生们自导自演情景剧《司马光砸缸》后,思绪迸发。执教教师、学校沈立生命教育工作室成员赵远利说:“生命教育贯穿于课堂始终,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就是美好生命的体验之旅。”据悉,这样暖心的生命元素已渗透到采荷一小的每门学科中。

义乌市上溪中学着眼于营造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红十字培训纳入教师业务学习范畴、列为学生军训第一课,编写红十字急救校本教材,开设红十字选修课,布置红十字急救窗、急救知识宣传廊、理论教室、实践操作教室,拍急救微电影……漫步校园,满眼都是象征生命的红色,红十字精神在校园文化中无处不在。现在每届上溪学子都以持双证(毕业证、红十字救护员证)毕业为荣。

此外,还有学校独具匠心、从氛围入手,以境育情。杭州地区唯一的校园地震测报平台所在地、富阳区万市中学在2016年建立了防震减灾科普馆和生命教育体验室,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专用教室。记者看到,生命教育体验室面积约50平方米,室内白墙红字,各种应急救护知识一目了然,场中央还有一个由凳子拼成的巨大红十字图案,严肃而警醒。李初芬是学校第一批进馆上课的学生,她说:“走进体验室就像来到了事件现场,对生命的敬畏感油然而生。”

成长是生命最为积极的和美好的姿态。肖川表示:“学生在当下的校园里过着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一生的生活品质。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就是引领他们过一种安全、理智、负责任、有热情、有追求、有爱心和有创意的生活,成为幸福人生的创造者。”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