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微课程助推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音乐教育是帮助学生学习音乐理论知识、提升审美素养、形成核心素养能力从而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方式之一。近年来,沈阳市沈北新区教师进修学校紧抓沈阳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实验项目契机,以沈阳市“申洁名师工作室”为依托,积极开展“乐学”微课程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项目,创新“乐学”音乐微课程,构建智慧课堂,打造“申洁名师工作室”掌上教研数字化平台,使区域内音乐教师和学生优质资源广泛共享,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和教育公平。

    数字赋能 设计线上微课

    项目组利用“互联网+”数字教育构建音乐课堂新形态,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触觉、动觉等多种感觉,增强学生对艺术的深层体验,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兴趣,进而全面提升音乐教学质量。

    微课程设计围绕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学习特点,将人音版教材知识点梳理为音乐基础知识、乐器演奏技巧、音乐鉴赏等内容。在设计过程中,项目组结合音乐教材和教学实践,将教材中的学习任务进行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对知识技能进行自主整体联系和建构,建立大单元理念,为学生从小学低年段到高年段的艺术实践过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对人音版教材中的“知识与技能”板块按年段及内容进行分类整理,梳理出唱歌教学类、器乐欣赏类、学具演奏类、音乐常识类、奥尔夫打击乐类共200余节内容。

    除此之外,“乐学”微课程的开发不仅更好地为新时代下的音乐课堂服务,还有利于学生归纳、整合小学艺术素质测评知识点,增强了音乐课程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如项目组成员按课程制作内容分工及模板要求制作“认识双响筒”“小节线 终止线”“认识锣鼓镲”等内容……整体知识点讲解清楚,声音清晰,非常规范。截至目前,“乐学”微课程已完成制作200节,在全域音乐课堂教学中应用,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研评一体 打造掌上平台

    项目组用数字化平台对音乐教师教研及教学情况进行管理,打造“申洁名师工作室”掌上教研数字化平台,促进区域内音乐教师研讨、交流,对微课程进行优化,减轻教师备课压力,降低教师授课难度。

    “申洁名师工作室”掌上教研数字平台,将区域优质资源库数据内置,方便教师在学科组集体教研或备课过程中选用。在具体教研布置之后,“掌上教研”平台可以统计教师教研和教学时长及质量,从而及时调整教研内容;教师通过“掌上教研”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学习音乐课情况,督促学校和教研部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形式,让区域教研更趋优质合理。建立“同步课堂”课程表,根据各学段艺术课程标准提出的核心素养要求,设置不同年段、不同课型的课程表,教师可选用微课程资源包作为教学环节的讲授内容,与农村学校开展线上协同学习,实现城乡共学和城乡共研。

    依据“教—学—评”一致性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乐学”微课程,做好评价记录。例如,新城子街第二小学教师王璐在音乐课上教授歌曲《郊游》时融入打击乐,为学生播放“乐学”微课程《认识木鱼》,学生饶有兴趣地认识了木鱼这件打击乐器,并科学合理地为歌曲伴奏。

    多元促进 推动教育均衡

    “乐学”微课程项目的实施,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让优质课程资源通过互动平台输入各学校,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打破了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实现“蓝天下,同课堂”,同时也促进音乐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能力提升。

    区域内实验学校教师反馈,“乐学”微课程趣味性强,教师备课时长缩短,形成了系列化、特色化、有较大参考价值的微课程样例,建设了数字化精品微课程与区域共享资源库,有效地促进了区域共学,为薄弱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申洁名师工作室”掌上教研数字化平台打破了城乡学习界限,促进区域教师教研能力显著提升,“教—学—评”一致性得到有效落实。区域小学音乐教育专家团队定期对小学音乐教学进行评估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之处,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和支持。同时,注重发掘和培养优秀的音乐人才,为推动区域小学音乐教学质量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乐学”微课程项目是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产物,既反映了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又指明了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其小学音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研方式上的创新是一次深度的新式教育探索之旅,互联网和小学音乐教研融合的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了学校的办学质量与教师的能力,还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之路,真正实现了教育公平。

    (申洁 石海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