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找到自己”“看见世界”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试题应注重育人的价值导向。不能为教而教,为考而考,要重视教学中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内化为学生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使学生在学习中,遵循核心价值观的引领,追寻美好品德形成的途径和方法,达成文化素养的提升和精神境界的升华,是我们教学实践和考试评价的不懈追求。”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评价部主任朱秋蓉表示,她同时举了一个例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水共治”这些原理和理论,学生们在课堂学习中已耳熟能详。但是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生们能否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来认识、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可以出示一则材料:“京杭大运河沿岸的塘栖古镇,现在采用生物治理污水的方法,在运河上栽培既有观赏价值又能高效分解有害污染物的植物,使水质总体达到景观水体要求。”提出问题:“简述塘栖镇采用生物治理污水方法的好处。”在解答这道试题的过程中,需要学生调用曾学习过的有关的知识内容,来分析环塘栖镇生物治理污水方法的作用。运用教材中有关解决环境问题的主要措施,将其与真实生活情境中生物治理污水的作用结合起来,从水污染防治的角度,全面分析塘栖镇污水生物处理的做法,重新建模,形成自己的认识,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在回答该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运用于试题的分析、思考和回答之中,架构起解题的框架模型结构,从而将教材中的防治水体污染与现实生活中的水治理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这也启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利用情境帮助学生融入生活、激活思维,从而实现建模、迁移和运用。而这种心智活动就是高阶思维。通过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帮助学生在基于真实生活情境的问题或项目中体验、探究、发现,用已获的知识、已有的能力去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建构起自己的知识框架,增强认知世界的能力,涵养自己的优秀品格。帮助学生在面对真实复杂的社会生活时,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和道德判断,使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综合课程承载新内涵与新使命

浙江综合课程改革30年来,我们和国际之间还有没有差距,差距何在?未来要走向何处?这是大家特别关注的问题。

唐少华认为,30年前浙江开始的综合课程改革,确实是紧跟国际先进教育理念的,是具有超前意识的。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化、国际化、多元化、人本化和生涯化的终身学习时代,坚持学科整合、综合课程建设依然是努力方向,这种整合包括学科内容的整合、方法的整合以及人员的整合。在围绕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项目驱动、问题驱动学习方面,还需要广大教学研究人员和教师加倍努力探索,特别要研究学习的表现性评价。

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如何指导学生在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策略、解决问题、呈现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培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成为教师必须破解的问题。在这一新理念的引领下,综合课程在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等方面都将迎来新的变革。杭州采荷实验教育集团副校长吕阳俊建议,学习内容要从“拼盘式”到“主题化”;学习方式要从“学为中心”到“项目式学习”;学习空间要从“课堂学习”到“研学旅行”。当前的历史与社会仍然属于以传统课程板块组合而成的课程模式。发展核心素养要求创建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而传统课堂整合的学科化情境毕竟是经过教师处理的、相对简化的良性结构问题。因此,教师们完全可以以研学旅行为载体,开展旅行体验和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的世界中触发问题,通过体验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和建构学习,实现书本、经验与现实的联结,从而提升素养,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面对新高考,在新的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下,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温州翔宇中学正高级教师张强认为,今后的社会综合科改革应体现两个变化:一是教材的编写要照顾到初高中的衔接,把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与综合文科的综合性加以整合起来,也就是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参考部编初中地理、初中历史教材的完整知识体系,通过综合探究形式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二是与高校进行合作,培养综合性复合型知识的新一代大学生,以应对学科课程改革的变化,做到知识体系的完整与知识的整合、综合有机统一。同时,加强对一线教师的学科培训力度,使教师知识的完整性和综合性有机统一。

“美国、日本、法国等发达国家很重视综合课程。”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稚勇说,他对浙江综合社会科课程的实施提出两点建议:一是要在课程实施中落实国家意志,二是要以三维目标为框架,在初中的教学中渗透高中的核心素养目标。同时,他认为美国在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在教学中要坚持贯彻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唯物史观。

付宜红认为,当前国家对实践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对立德树人、落实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无疑使综合课程承载更多新的内涵与使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需要综合体验、主题探究、项目情境,综合课程是有效的载体。“希望在新的时代,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下,我们能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对接新时期国家人才培养方向,赋予综合课程以新的育人目标和内涵,为推动我国综合课程的建设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付宜红说。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