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生涯规划” 助力学生找准发展之路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年来,为了帮助学生提前规划大学生活,储备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锻炼人际交往和心理承受能力,以提升生涯规划的实效性,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五个一百”(100个影子校长、100个课外科研项目、100个社团、100个社会实践项目以及100个创新创业活动)为依托,通过开展“研学+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方向、找好定位、明确目标、开拓视野,助力学生找准发展之路,早日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提前开展生涯规划 帮助学子明确发展方向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未来教育的引领者。众所周知,一流专业建设和一流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一批批春耕夏耘的辛勤园丁,更需要一方方滋养其生长的广袤沃土、一亩亩孕育其茁壮成长的良田。当代大学生普遍思维活跃、思路清晰,但一部分人对于个人发展目标并不明确,个别大学生甚至对于大学四年的学习重点、大学毕业后的就业方向等缺少必要的认识和思考,这就使得大学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愈加突出。

    生涯规划对于大学生的未来发展非常重要,应及早引导其进行生涯规划。教育学部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到入校之初,帮助新入校的大学生立足学业、以终为始、主动实践、统筹兼顾。教学管理团队和学生工作团队联合通过新生家长会、新生主题班会、专业培养方案解读等形式,帮助学生和家长了解以下问题:学生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核心课程、教学方法和能力要求是什么?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怎么样?毕业后,可从事较为对口的职业领域是什么?将这些职业归类,哪些技术性要求较高,哪些是非技术性的?这些职业中,有希望从事的职业吗?有的话,是哪些?假如没有,以后打算从事的职业是什么呢?

    针对大一新生,组织举办大学生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了解社会,并思考自己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同时围绕大学新生普遍关注的“专业”“辅修”“社会实践”“研学”“参加比赛”“保研”“毕业去向”“创业”等内容重点开展讲座。在讲座中,教师强调专业是学业之本,了解自己的专业是开启大学学习生涯的第一步。因此,需要在充分认知专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进行转专业、辅修学位、考研保研等方面的大学学业规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大学阶段是学生能力探索和提升的试炼场,教育学部通过多样化的实践形式让学生的能力不断得到证明和提高,帮助其更好地丰富简历、实现职业理想。在随后的教学管理中,教育学部还组织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生涯规划课程,强调根基的重要性,要求新入校的大学生以学业为重,努力保持良好的学习成绩,持续提高学习能力。

    与此同时,教育学部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行动中的好机会。如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让幸福之花开遍家国天下”假期返乡社会实践、“行走的课堂”专业公益实践等。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挖掘,积极引导不同方向、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参加各种活动,锻炼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并为不同定位的大学生提供“研学+教育”“研学+企业”“研学+扶贫”“研学+创业”等方向的研学之路,真正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做好规划和准备,培养相关能力并取得成果,从而在毕业时更顺利地实现既定目标。

    探索“研学+生涯规划” 储备专业素养成就未来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设有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学、艺术教育教育技术学、公共事业管理(教育管理方向)6个本科专业。为了提升“研学+生涯规划”的针对性,教育学部采取“请进来”邀请教育界专家前辈及各级名师到校作讲座、“走出去”组织学生到上海周边学校开展研学走访等方式,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教育行业,做好职业规划,提升专业能力,为将来成功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2023年为例,截至6月30日,教育学部邀请各级专家、职业规划师、杰出校友、各级名师来校举办各类讲座10多场,累计为300余名学生普及职业规划内容,帮助其提升专业素养。其中,职业规划师在讲座中提醒学生们,生涯规划不仅是“选志愿”“看专业”,在选和看之前,还需要认识自我、挖掘潜能,并将其与未来规划匹配在一起,共同发展。为此,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业,在选择职业之前应该对这个职业有一定的了解,知晓这个职业对自身的能力有怎样的要求,要具备怎样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引导学生从就业的角度出发,科学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新鲜血液的主力军,在面临择业和规划职业发展时,应该注重思考自己的优势和特点,细心分析社会的发展趋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培养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能力,从而逐步实现个人职业规划。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真正了解一名合格的教师需要做什么、怎样做。近年来,教育学部通过100个“影子校长”等项目先后与全国几百所中小学取得联系,分批次组织学生“走出去”,到中小学开展为期数周的研学之旅,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教师职业需求。其中,在2023年5月组织的一次“走出去”研学中,中学校长语重心长地告诫学生:“从事教育行业不仅要具备专业素养、师德师风,更要敢于承担挑战、接受压力。看别人100节课都不如自己俯下身子设计一节课,尤其是在年轻时,每逢遇到展示课、比赛等活动,都要积极报名参加,虽然整个磨课、参赛过程非常艰辛,但磨课所带来的体验、领悟、收获和进步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其实人就像竹子一样,都是一节一节地生长,每经过一节都会经历内心的紧张和战栗感,而人也就是在一步一步的磨炼中不断超越着自我,直至涅槃重生。”研学结束后,在研学心得交流会上,多名学生提到了这段话,并决心以此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积极举办暑期研学活动 缔造教学实践育人共同体

    教育学部通过“教育学子重实践 一心向党建新功”暑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提升社会实践能力,为更好地服务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营造有利氛围。主要以暑期安排为切入点,为学生分析在暑期如何安排开展学习、研学、实习等工作,着重强调暑期研学的重要性。同时针对目前大学生创业政策及就业形势进行解析,给学生提供更为开阔的视野、更加丰富的就业选择。结合实习与升学规划,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专题解析,为其指点迷津。

    以2023年暑期为例,为了进一步提高青年学生骨干的实践素养,引导学生骨干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教育学部组织了36个社会实践团队,通过“研中学、学中研”,引导和激励广大教育学部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在暑期的社会实践中,首先注重夯实思想根基,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例如,教育学大类2021级本科生实践团队“红色基因赋能闽西革命老区启航新征程”、2022级本科生实践团队“重走红色路,感悟新时代”等实践团队,深入红色乡村体验村情民情,实践团队通过走访村民,了解红色乡村的历史故事以及特色建筑,详细调研他们目前的生活情况及耕作状况。其次,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服务乡村振兴与民族团结进步中践行初心使命。例如,“彩虹夏令营”“红色润童心素质拓展趣味夏令营”“佛年爱心夏令营”等,依托教育学部“双一流A+”教育学优势学科,发挥社会服务职能,持续多年在云南、新疆、湖南等地开展教育帮扶活动。最后,社会实践活动深化调查研究,在识别真需求与解决真问题中优化实践发展。“彩虹夏令营”实践团队开展调查研究工作,截至2023年7月底已收集到943份学生问卷数据和32份家访数据,对云南省特别是民族地区的教育现状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2023年7—8月,教育学部“引领者计划”选调生训练营选派28名优秀学生赴上海市金山区开展暑期挂职锻炼,开展了19项实践调研、3项红色专项调研,并撰写调研报告,累计9万字。自2021年开办训练营以来,已有近40名优秀青年学生通过训练营的锻炼提升顺利参与到基层实际工作中,实践项目取得初步成效。上述社会实践团队开展的活动被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反响。

    此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为全体学生开具社会实践介绍信,帮助学生取得在家乡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据统计,仅在2023年暑期,就有近百名学生通过社会实践项目参与家乡研学活动。研学活动中,学生一致认为,家乡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保护传承特色鲜明,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并表示要热爱家乡、饮水思源,家乡是大家成长的地方,以后要多关注家乡发展,积极宣传家乡、推介家乡,自觉成为家乡形象的“宣传员”、家乡未来的“建设者”。同时,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积极向身边的朋友、同学宣传家乡,介绍家乡的发展前景和人才政策,吸引带动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家乡,参与家乡建设,与家乡共同发展,用自己所学为家乡建设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下一步工作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将立足打造更为宽广的实践教学平台,通过“研学+生涯规划”,积极探索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全新模式,建设校地、校企、校校合作基地,打造高质量特色化实习实践教学平台,通过开展多元化乡村振兴、校企携手、校校协作等实践育人项目以及组织服务社会、建设社区的“城建营”“社区微改造”等共建活动,共同缔造多元化、多维度、宽口径、立体化的教学实践育人共同体。健全从课堂教学“触发”到“研学+生涯规划”“研发”,再到实践教学“开发”的联动育人机制。实现“五育”并举、技艺育人、科教育心,协同共筑由“教学育人”到多元化“服务育人”的融合育人体系,实现育人与育心的完美统一,助力高校学生找准发展之路。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