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折翼天使”编织多彩人生 ——我省推进特殊教育工作侧记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21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 陈蓓燕

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就读于宁波市江北区洪塘中心小学的小全每天都会接受一对一的康复训练指导。他妈妈开心地说:“既能和同龄人接受同样的教育,又能有针对性的练习,孩子特别开心,我们也放心了。”

让每一位“折翼天使”都拥有多彩人生,是浙江特殊教育工作者的最大心愿。近年来,我省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对特殊教育高度关注,优先发展、多措并举,在发展特教事业过程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经验”。

优先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国规模最大的特殊教育学校之一。“这20多年来,温州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扶持力度,全市对特殊学生的生均公用经费拨付标准连续多年位列浙江首位,免费教育更是延至15年。”校长李科说,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学到了一技之长,毕业后能融入社会,过上自给自足的生活。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我省很早就完成了“视障教育以省为主,听障教育以市为主,智障教育以县为主”的特殊教育布局。经过“十二五”的发展,更是实现了30万人口以上的县均有特殊学校的目标。

多年来,为优先发展特殊教育,生均公用经费都按当地普通同级学校生均公用经费的10倍以上拨付。仅在特殊教育第一轮提升计划实施的3年间,省级财政投入特殊教育经费就超过了1.5亿元。七大特殊教育发展保障项目齐头并进,为全省各地40多所盲校、聋校和百人以上的培智学校配备教学、生活、康复训练专用设备,从而极大地改善了特殊教育的办学条件。

2016年,我省历史上第一个特殊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正式出台,提出了“极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中重度残疾儿童在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部分中度残疾儿童在普通学校‘卫星班’就读,轻度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特殊教育安置模式,使特殊儿童接受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我省计划到2019年在全省普通学校建设100个特殊教育“卫星班”。杭州聋人学校教师张芳芳计算过,省里帮助建一个“卫星班”,投入的配套资金需要50万元,且还要为这个班的特殊学生配备两套师资、两套课程体系,投入的精力更是无法估量,“但这样的配置大大满足了部分特殊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孩子们有福了”。

融合创新,圆梦多彩人生

上世纪80年代末,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如今,经过早期康复治疗的轻度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已成为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让每一名特殊儿童的身心都健康发展,近年来我省建立了16个省级示范性医教结合实验学校,投入1500万元启动医教结合工作,开展了盲教育医教结合试点、聋教育医教结合试点、脑瘫儿童医教结合试点、自闭症儿童医教结合试点等。各地也纷纷通过多种途径探索“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特殊教育学校+高等院校”“特校康复教师+驻校顾问医生”,以及政府购买服务等试点形式,努力实现3~18岁特殊儿童少年医教结合全覆盖。

“不要着急,我们再试一次……”在德清县武康镇祥和社区的一户普通住宅里,湖州市特殊教育送教团正在为脑瘫患儿小旭东作康复训练,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作为全国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湖州整合了教育、残联、卫生计生、民政等部门,对残疾儿童进行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而在衢州、绍兴、嘉兴等地,送教团队送的还有语言、听力、视力等专业训练方法,循序渐进的身体康复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等内容。普通中小学教师、医生、心理辅导师、残联工作人员等也一同加入。

为实现特殊儿童的融合发展,近两年我省又首创特殊教育学校到普通学校开办“卫星班”模式。在浦江县大许中心小学的“卫星班”里,教师周洁会用电子设备教8名有中度智力障碍的学生串珠子,当中还穿插了语文、数学、美术等多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学校负责人说,浦江的水晶产业需要大量串珠工,上这样的课等于教会学生一门谋生的技能。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省特殊教育正在尝试向学前和高中两头延伸,一个个专业化的资源教室正在越来越多的幼儿园、普通高中、职业学校被开设出来,向着普及十五年特殊教育的目标迈进。

试点推进,创造“浙江经验”

建成并投入使用的资源教室数量全国领先,资源教室的规范管理和使用成效全国领先;

在全国率先设立特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标准;

天台、德清、义乌、东阳、安吉等地的送教模式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特殊学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在全国取得了良好影响;

建立了国内首个省级特殊教育质量管理平台,可以随时随地监测学生的数量、类型、分布及获得服务的状况,确保特教质量提升;

……

在一轮又一轮试点推进的过程中,我省各地各校不断调整措施、完善机制,总结摸索出不少特殊教育发展的“浙江经验”。

这得益于浙江特殊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把握世界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早在2015年,我省就整合原来3个省级资源中心,成立浙江省特殊教育指导中心,积极推进融合教育工作;随后,出台多个规范文件,对随班就读和“卫星班”工作提出了规范要求。今年6月,江苏省扬州市特殊教育骨干教师来我省考察后竖起了大拇指,“浙江融合教育走在全国前列不是没有原因的”。

同时,也得益于政府部门的重视与支持以及保障到位、理念一致。作为较早承担我省特殊教育随班就读工作的杭州市上城区创新体制机制,区委、区政府一次性筹措50万元经费购买设备,区教育局一次性投入资源教师培训经费50万元,在全国率先为每个资源教室配备教师编制,第一个举办资源教师初级培训班,每两年表彰一批随班就读工作先进教师和先进集体……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多项“全国第一”。

在“浙江经验”的推动下,我省特殊教育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统计显示,去年我省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招收残疾学生3069人,比上年增加502人,视障、听障和智障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超过98%,基本接近普教入学率。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链接     下一篇:北影影视艺术学院落户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