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绘戏剧”:激活的不仅仅是一群“小戏精”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本报通讯员 梅春晓 林 慧

“我是最善良的巫婆”“我是生活在大海里的超大的胡萝卜哦”“我有着五颜六色的神奇魔力呢”……在温州市第一幼儿园,有一群“小戏精”,他们每天乐此不疲地表演着脑海里各种天马行空的想象。

园长姜艺说,“小戏精”们是伴随着园本课程“童绘戏剧”的实施而诞生的。在课程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戏剧游戏,体验人物情感,释放自我;他们品读绘本,发挥想象,创编剧情;他们研究人物,探究角色内心世界,感受人生百态;他们设计舞台环境,制作服装道具,用心创造美……“2014年,幼儿园在绘本阅读特色教学的基础上开发‘童绘戏剧’课程。绘本与戏剧的邂逅,让每一个孩子都在表演中绽放出自己的色彩。”姜艺介绍,“童绘戏剧”有着三层含义:一是童“绘”,儿童的戏剧创作以绘本阅读为起点,并在此基础上生发一系列戏剧活动;二是童“慧”,以儿童为戏剧主体,并用儿童的智慧去推进戏剧,同时戏剧的推进不断激发、增长儿童的智慧;三是童“荟”,“荟”的原意在于草木繁盛,这里引申为儿童、教师、家长以及幼儿园因课程的发展而共同成长。

最初,“童绘戏剧”课程受到了幼教同行乃至家长的质疑:戏剧对儿童来说会不会太难了?儿童作为戏剧的主体,意味着编剧、表演、服装背景制作、策划等全由儿童来完成,这可能吗?面对戏剧素养零基础的教师和儿童,戏剧教学该如何开展……“课程起步之初,我们最常听到的话就是‘孩子能行吗’。”姜艺回忆说,当时恰逢母亲节,有教师提议让孩子尝试“画”一句话给自己的妈妈。翻看着孩子们的童言稚语,教师们由此想到,何不让他们用绘画符号来记录自己创作的台词从而形成剧本。慢慢地,该园形成了独特的剧本呈现形式,它以绘本画面为剧本的基础,用对话框来呈现儿童“画”下来的台词,既直观又形象。

每个学期,该园都会选取适合儿童的绘本,依托课程实施的4个策略——品读、体验、创作、表演,梳理出主题实施教学框架,并以“主题月”的形式开展课程活动。每次开展绘本戏剧,教师们总是会和孩子一起提出隐藏于绘本表象之下的问题,然后共同去探索各种可能。比如,在绘本戏剧《年》中,很多孩子提出了“年是什么”。围绕这个问题,孩子们产生了“安静的年”“搞笑的年”“孤独的年”等奇思妙想。“基于绘本,但又不限于绘本。”姜艺说,孩子们在绘本戏剧中沿着问题不断地去假设和讨论,在抛出问题的同时解决问题,“孩子们相信自己就是剧情里的人和物,这为戏剧的自然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教师团队的智慧也被点燃,涌现出了源源不断的创意,“零示范策略”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在绘本阅读阶段,孩子们看到的是静态的画面,而戏剧表演是动态的、变化的,想要把静态的画面用动态的动作演绎出来,对于没有相关经验的孩子来说并非易事。这引发了教师们的思考:儿童的创作是“有中生有”的,想要儿童创作出更多的肢体动态,必须先有大量的感性经验做铺垫,角色观察和体验就成了由阅读到表演的重要过渡环节。对此,教师们以欣赏音乐剧、观看动画片以及亲身体验等形式,帮助孩子们积累经验。即便在教师“零示范”的情况下,孩子们的表演也能更加精彩纷呈。

在该园教师看来,和孩子一起体验绘本戏剧是一种享受,因为没有一次活动会完全一样,没有哪一组孩子的表演会完全相同。过去4年,该园教师依托课程故事来观察儿童在绘本戏剧中的表现,随时捕捉儿童的成长瞬间。每学期,该园都会举行“童绘戏剧”课程故事分享会,来呈现教师们在课程活动中的行为与反思。随着教师们儿童观、教育观以及传统的评价观发生转变,他们开始意识到,绘本戏剧不仅仅是让幼儿参与表演,更是以戏剧的方式培养儿童的综合素养,包括表达能力、创造能力、情绪管理和共情能力等。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