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观察:真正关注课堂上学习的发生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18-11-3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义乌市教育研修院 金姝娟

学生学习的发生是课堂的核心。构建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学习课堂,我们的愿景是实现课堂的民主,确立儿童的尊严,保障每位学生的学习权利,让学习在课堂中真实发生,确保学习增值,最终实现学生生命的成长。但是,如何保证教师能关注到每一个个体,彻底改变学生在课堂中单纯听教师讲、回答教师的问题,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言语能力、思维层次、社会关系向纵深发展,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基于此,笔者带领研究团队采用零距离的课堂学情观察这一专业方法,研究学生个体以及合作小组成员学习的状态,并及时反馈,促使教师反思、改进教学行为,真正关注课堂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一、借学情观察翻转

传统的听课,教研员习惯性地坐在教室后面,眼睛盯着上课教师,听课记录本上记的也多是教师的教学步骤、言行举动,关注该教师的学科素养、教学素养,即使关注学生,也常常是从证明教师的学科素养好坏、教学素养高低的意义方面关注的。

学情观察是一种更为科学的听评课方式,是从学生的现场反应来评价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以观察记录到的学生学习的“证据”来评价学生学习的真实度、有效性。通过把观察到的学情向所有相关教师反馈,达到对学生的全面诊断和关注,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1.学情观察,为上课教师安上第三只“眼睛”

课堂上学情瞬息万变,上课教师面对四五十名性格各异的学生,既要实施教学活动,又要观察学情,很难做到全面,而设立学情观察员就好像给教师插上了观察学情的第三只眼睛;借助学情观察员提供的现场真实有效信息,更有利于执教者对课堂的有效反思。

2.学情观察,让听课教师从“旁观”走向“察己”

观课教师从旁观者走向亲临者,其观课更加投入、专注。同时,借助教师团队合作,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现场技术指导,提升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进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最终指向学生的学习、学生的成长。

3.学情观察,使教师听评课更加客观、真实

评价讲究标准。传统听评课的标准着眼于上课教师的表现或上课教师把控下的课堂呈现,这与以学习为中心的合作学习课堂的追求与标准相悖的。我们的课堂观察,全力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质量,以及影响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因素。观察、分析,听课、评课,都建立在学生学习“证据”的基础之上。这样才能真正地看清、看懂、了解、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才能梳理出影响学习的要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育或改进方案。

二、理学情观察门道

学习是课堂观察的核心。那么,在日常真实自然的课堂中,我们要观察学生学习的是什么?从学生的核心素养出发,我们构建了一个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架构,包括:知识与技能类目标的达成、独立学习过程、合作学习过程、课堂中积极的学科情感、课堂中的社会关系、思维层次及其他。

1.明晰学情观察的主要工具和操作

在笔者领衔的团队实践与研究中,每一次活动时听课教师都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观察量表、相机、录音笔等)对观察对象——学习小组、学生个体进行细致的观察和记录。当中主要关注学生会不会学习、如何学习、学得怎么样,以及学的过程中存在哪些困难,要求客观记录、细致描述、理性分析。

(1)研讨过程明了、可操作

上研究课之前,执教教师要准备好一份学生座位名单,对每位学生做一个基本的学情标注。负有课堂观察任务的教师进教室之前,拿到一份观测量表,内容分别有学生参与度观察、抽样生观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等。上课过程中,观察教师就坐在观察对象旁边,根据量表要求进行观察、记录。在观察时,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各个点上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可以随时记录我们认为能够反映社会关系的重要节点。观课结束后,组织所有听课教师与执教教师一起反馈、研讨。

(2)操作步骤清晰、具体

第一,找到值得记录的关键点,主要是教师每次提出的合作任务,或教师提的关键问题,或观察者认为值得记录的小组动态。第二,迅速观察小组中每一位学生的表现并进行记录。可以把座位表作为观察基础,直观地画出小组间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很多时候会影响学生间的学习交流和社会关系的形成。第三,根据记录推论分析学生间的关系和任务达成情况。

2.细数学情观察的典型例证与成果

我们根据学情观察记录与反馈,总结分析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和小组互动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在不断的观察—反馈—实践—反思—实践—观察的循环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引导能力、课程指导能力。

比如笔者在观察完一堂习作片段指导课后,总体的感受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合之有序,做之有效。”在课堂上,我清楚地看到了学习在小组内真实地发生。观察时,我主要从小组关系、合作状态两个维度进行。在这个有1名女同学、3名男同学的4人小组内,我捕捉到了一些学习的瞬间,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判断:从言行中看小组成员关系是否和谐,从互动情况看小组合作状态是否自然,等等。

三、促“以生为本”生根

通过笔者一次又一次组织“学情观察员”的专业实践与研究活动,许多一线教师转变了教学理念:教学时,不再仅仅关注自己教学设计实施的进程,更注重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学习情绪,更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了,是否真正充分促进了每一个个体的生长。

在学情观察的促动之下,授课教师与观课教师之间,会有多次真实有效甚至深刻的沟通。深入的交流必然带来扎实有效的反思,扎实的反思会为教师提供不断提升的行动力,不断提升的行动力又会促进教师个人素养的螺旋式成长。笔者相信,学情观察的研究与推广一定会促进“为学中心”“学有所值”课堂的真实发生,“以生为本”“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生根。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