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如何抓好教研工作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举行初中物理课教研活动。孙涛 摄

    ■本期关注:中小学校教研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教研制度是我国特色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对学校而言,要基于办学实际,利用资源和条件,充分了解教师的教育教学个性与特长,掌握学生的学情,如此,校本教研才能找准推进课程、科学育人的切入点。

    我曾经在4所浙江省一级重点高中担任过校领导。现在,虽然不再担任校领导,但因为工作性质,很多校长很乐意与我交流管理中面临的困境,分享解决策略,这使我对中小学校长如何抓好教研工作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重塑课堂生态,探索适应新高考的教与学新模式

    新高考背景下的“双新”课程改革引发了高中的系列变化,学校有了办学自主权,学生有了自主选课权。在浙江这样一所高中,学校认真贯彻改革精神,不搞组合套餐制,让学生完全自由选课,但管理中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学生选课分散,教学班只能小班化。学科间失衡,走班上课势在必行。选课不同,出现有些学科教师富余而有些又短缺的“潮汐”变化,教室、实验室等硬件不足。排课困难、走班考勤、教学质量把控等教学管理问题随之而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备受考验。

    该校校长明显感觉教学管理压力大,等着他拍板的事情多,其中他最担心的是: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学生个体差异大,发展需求不同,该怎么办?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必须改革。学校在年级组和教研组、备课组层面分别进行了多次探讨,通过各学科教研组的深度教研,最后大家选定了符合学校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计划方案:设定各科目的教学分层目标,合理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步优化实施。学校在学生尚未确定选考科目的高一年级,灵活安排课时,推行分层作业,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围绕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的育人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大限度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

    重塑课堂生态,探索适应新高考的教与学新模式。学校为不同选科组合的学生设计合理路径,从入学后的“分层作业”到高一下半学期“分层选科不走班”,学生选择的等级考科目从高二年级正式实行“分层选科走班制”,分层走班中按照“发展区相近相对集中、行政班相同相对集中、生涯规划一致相对集中”的原则实施,实现学生学业能力提升的最大化。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任课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只能完成课时知识教学,不再能像传统教学随班进行作业面批、问题解答和个性化辅导。为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教师们研发出很多学科教研的新招,比如,“11110”工具箱应运而生:1个教学问题,以1个具体案例剖析,找到1个解决方法,并用10分钟时间向同伴展示。教师们还试水了“理解为先的单元教学设计”模式,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单元备课,通过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式和评价标准,提高了学生学科素养,实现学业增量大的目标。

    信息技术从“辅助”到“深度融合”,学校升级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及时反馈,使得教师课堂管理更全面、更客观。拓展多学科课程资源,积累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案例。

    教师们反映,走班制课堂新形态,让大家对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提高了。第一届学生首考成绩优秀,家长满意度高,学生评价积极,学生校园生活幸福感强。教师们打消了顾虑,提升学生学科素养的学科教研活动开展得更为主动,教学反而因走班而变得自信灵动,需要校长化解的矛盾也不断减少。

    激发教研活力,帮助教师打破专业发展瓶颈

    教师的专业发展很容易遭遇瓶颈。在浙江省一所学校,沈老师有着10多年教学经验,曾屡次在市优质课评比中获奖。他却告诉校长,他在教学中遇到了困惑。从内心来说,他并不满足现在日复一日的教学状况,希望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创设更多有利于学生思考学习的问题情境,给有能力的学生以更多的挑战。于是,他尝试着适当调整课程资源,创设解决问题的新颖和恰当的方法,但几节课后,就遇到了难题。

    首先,课程内容是必须按照教学进度完成的,由于时间的限制,只能取消学生一些自由选择的活动。其次,毕竟学生要面临考试,提高学业成绩是学生最大的学习需要。为此,沈老师开始怀疑自己的尝试的可行性。这种左右为难的境地,影响着沈老师的教学效能感。

    这种情况在一线教师中很普遍。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许多教师就教材而教学,很少去思考如何依据课标、按照学情创设适应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情况,也很少有时间对自己的实践做及时的总结和反思。没有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就没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个矛盾如何化解,看看这所学校的校长是如何应对的。

    一是树立标杆。学校让成熟教师外出参加全国各省市的教学观摩评审活动,请名师走进课堂传经送宝,与有潜力且有愿望的教师结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让这些名师培养对象填写省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申报表,以动态发展的眼光找差距,鼓励教师专业发展。在这位校长看来:“填着填着,就可能真的成为名师了!”

    二是花式搭配。学校将教研组按照年段分成备课组,又按照年长有经验的和年轻资历浅的、年富力强的和家庭负担较重的、积极进取的和潇洒超脱的等分类进行尽可能合理的搭配,使大家能够互补、互助,团队意识增强,效果还真是不错。

    三是特色鲜明。学校关注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专业特长,比如说高一语文备课组,A教师擅长古文,B教师擅长戏剧,C教师擅长朗诵;数学备课组A教师擅长代数,B教师擅长几何……教师形成自己的特色,有专长,有创新,才会成为学生喜爱的“灵魂有趣的教师”,发展成为有自己学术主张的名师。

    四是教研为重。学校创建多元开放的教学研究学校,建立了学术指导中心、青年教师教学研究中心,提高各个层次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鞭打快牛”,让他们有时间静下心来进行教学研究。通过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优质课等磨课活动,推门听课、青年论坛、专题研讨、学术讲座等教研活动,活跃了校内的教研气氛。

    五是结对育苗。学校会对新入职的教师采取师徒结对的办法,让有经验的教师作为他的专业或者班主任指导教师,师傅完成指定的听课任务和指导任务,分享自己的宝贵经验,答疑解惑,使青年教师上岗能力迅速提高。通过教研的方式来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好苗子脱颖而出。

    果然,在最近几年的省市各级各类评优评先中,教师们收获满满,学校的教研氛围浓了,校园的氛围更为和谐快乐了。

    凝聚发展合力,充分发挥每一位教师的特长

    有一所年轻的普通高中,招进来的多数是中考成绩不太好、对学习兴趣不甚浓厚的学生。如何激发同学们持续的学习热情,不放弃、不抛弃呢?学校校长发动全校教师一起思考:在全面提升普通高中办学品质和育人水平,推动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学校如何搭上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这班顺风车,让学生们能确确实实尝到改革的甜头。

    经过反复讨论,教师们统一了思想,就是通过差异选择、课程育人来关注学生的综合成长,通过课改激发学校活力。

    第一步,讨论明确学校的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风险,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学生虽然中考分数不高,但很灵活,敢于创新,敢于变通,创业必是好手。

    第二步,打造校本特色鲜明的自主型课程体系。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以及新高考选择考试科目的要求,从培养经世之才出发,进行学校特色的课程建设方案的顶层设计。学校建构“三维九类、三层百门”的课程体系,三维是修身、致知、用世,读书贵以用世。每一维度分成三类,共九类。按照由低到高分为三个难度层次,自主开发了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4类生涯选修课程。

    第三步,以教研组为单位,结合学科和教师个人特点去选择开发校本生涯选修课,经过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统一评审后,形成指导意见,以归并同类项的方式组成联合研发组,通过开展“师师合作、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的小组研发模式,不断优化课程体系。仅两年时间,平均每年每位教师开发两门以上的生涯选修课程,学校开发出了400多门选修课。其品牌课程如“金融投资基础”“创意与发明”等,学生选课时只能靠“秒杀”。创意类课程群有近百项发明创造获得国家应用型专利,源源不断的优秀创意作品已被国家专利局受理。

    最可贵的是,在选择过程中,学生了解知识的应用场景和价值,找到自己的“最强大脑”,确信自己能行,大大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化学、生物和技术课程的畏难情绪,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对学科本体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了。

    学校还构建“心育”网络为学生发展保驾护航。提出“一起点”“二系列”“三途径”“四取向”的操作策略:“一起点”是指以案例问题为工作起点;“二系列”是指中学生通识性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和学习心理专项指导系列;“三途径”是指通过学科渗透和学生活动营造氛围、通过个别咨询和团体辅导形成特色、通过家校配合形成合力三种途径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取向”是指“自我体验、自我领悟、自我实践、自我完善与发展”的目标取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