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相合”强党建 赋能高质量发展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青岛理工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党委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将“榫卯”结构的价值内涵延展到党建工作之中,探索“榫卯相合”党建工作理念,将党建工作与思政育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深度融合推进,以高质量特色党建赋能学院高质量内涵发展。

    “绳墨取直”,把好高质量发展“方向盘”

    学院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贯穿学院高质量发展全过程。落实“第一议题”、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等制度,鼓励引导各党支部结合专业特色,利用线上线下多种“小、灵、快”学习方式满足党员日常学习教育需求;制定实施教工(学生)党员考核实施细则、科研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等制度性文件,深入开展党支部规范化建设;通过组建党政干部、辅导员、团员参与的宣讲队伍,建设党史、共青团史文化长廊,以促学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设置党员先锋岗和督导队,制作事业发展活力榜、成果展示榜、考研光荣榜,选树身边典型,让示范力量辐射全体师生。近年来,学院先后获评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等,涌现出宝钢优秀教师、山东省建筑工程大师、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一批先锋模范。

    “斗榫合缝”,守牢高质量发展“生命线”

    “榫卯”有“二十四性”,看似结构原理各不相同,组装之后却能够实现“斗榫合缝”。学院党委将“斗榫合缝”理念融入处处、时时、人人、事事和谐统一起作用的思政教育工作,打造“筑美于心”“筑美于行”“筑美于境”的“三筑”育人工作体系。用好红色革命场馆,组织师生党员赴中共青岛地方支部旧址、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开展党性教育;在课程和设计实践中,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到论文选题、科研立项、教学改革、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工作中;面向师生开展“身边榜样·前行力量”特色系列活动、“设计·人生”课程思政改革,深耕“筑之韵”讲堂、“X-talk”论坛,开拓学生视野;在宿舍、教室、楼馆内打造党员模范宿舍、模范工位、党员工作小组,建设红色观影室、红色展示墙,匠心营造良好环境,为学子全方位成长引领护航。近年来,“义务编制村庄规划创新创业实践”获评国家社会实践一流课程;“筑梦之光”团队连续9次入选“井冈情·中国梦”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研报告2项、全国大学生暑期实践成果top100 2项;《从新农村到和美乡村:村庄规划编制内涵转变与效能提升研究》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一等奖;《美“划”村庄——20年坚守与践行义务编制村庄规划团队》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银奖。

    “量凿正枘”,答好高质量发展“关键题”

    人才培养要与学生发展实际、市场需求实际相结合。这一点与“榫卯”的“量凿正枘”理念相契合。学院在“师徒制”历史传统基础上,创新性提出“导师组”模式教学,整合“专业、思政、行业、学业、朋辈”五类导师资源,建立“组织—内容—评价”全面协同的运行机制,以学科竞赛为抓手、以项目为着力点、以社会实践为练兵场,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因人施策、因材施教。目前已有5000余人次以导师组为单位参加各类竞赛及社会实践项目,孵化项目280余个,遴选建设“典型教改团队”12支,教学模式两次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为学生创业项目和团队提供了“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全链条指导和孵化转化服务,人才培养硕果累累:2022年以来,立项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7项;获评国家重点团队24支;本科毕业生深造率达36.78%;就业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达96%以上。

    “榫卯相合”,立起高质量发展“顶梁柱”

    学院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相融相促、嵌合发力,实现党建团队与学科团队一体化发展、学科目标与党建目标双向强化、学科平台与党建平台相互支撑。通过完善党委委员联系党支部制度、建立思想引领监督督促机制和师德师风教育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领和新老“传帮带”项目、定期开展青年教师提升培训等措施,学院孕育了教科研一体化“大学科”团队,成果初显:学院三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以来,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建设国家一流课程2门;获批国家教育部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3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省级一流课程4门、青岛统一战线智库课题5项、青岛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6项、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11项、临沂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

    (肖学斌 杨霈宣 曹玉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