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童年五彩斑斓的本来模样

首页 > 教育新闻 > 教育新闻阅读/2023-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日,针对“消失的课间十分钟”问题,很多学校想方设法丰富孩子们的课间生活。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凤鸣未来学校,孩子在父母的帮助下,学习自制游戏器具,学会玩打弹珠、挑木棍等传统游戏。

    “消失的课间十分钟”在引起热议之余,也引起了人们的集体回忆。翻绳、跳皮筋、抓石子……一根绳子、几块石头,勾勒出我们童年的精神地图,构成许多人难忘的校园记忆和五彩斑斓的童年生活。

    相比过去,现在孩子的生活似乎更丰富了,他们操控机器人踢足球,熟练地演奏乐器,在平板电脑上玩手游。精致化、科技化、娱乐化成为这一代孩子的童年样态,但是“圈养”现象也随之出现。他们缺少玩伴,很少能恣意地玩、撒欢地玩;他们很少有冒险的机会,缺少与同伴之间的交往,少了很多与同伴打打闹闹的乐趣,少了追逐嬉戏的生动场景。

    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作家丰子恺在散文《忆儿时》中回忆,他有三件儿时的事不能忘记,其中一件是养蚕。他的伯父采桑叶,他在旁边采桑葚吃。伯父饲蚕,他却以踩蚕匾为乐。儿童的天性就是玩乐,尽情玩乐才是童年正确的打开方式。游戏作为亲子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孩子更充分地发育身心,养成积极向上的人格品质。而传统游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充满童趣。将传统游戏教给孩子,同时也是在把父辈的美好童年传承下去。

    儿童没有一个是没有好奇心的。与父辈相比,现在孩子的在校生活半径相对较小。让孩子舒展地成长,打造自由呼吸的教育,家校之间要相互理解,携手合作,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孩子的不安分,鼓励其不断探索。

    当然,没有任何游戏是绝对安全的。可能在某些老师眼里,弹珠、木棍存在不安全因素,不适合带到校园里。与一些老师把学生“圈”在教室里、“系”上安全带不同,也有不少学校在校园里设置了攀岩墙、攀爬网、滑索道等看似危险的游戏项目。当参观者提出学校是否担心会发生安全事故时,得到的回答让人意外,却也在情理之中——“我们的孩子很少受伤,没有冒险意识的儿童,更容易受到伤害”。诚然,过度的保护能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远离危险,但也会让他们缺乏对危险的预判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旦面对危险,更容易受到伤害。

    自由玩耍是童年不可或缺的经历,同时也是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天性,当下越来越多的学校采取精细化管理,改造校园安全环境,寻找安全与学生自由活动的平衡点,设立游戏区、运动区、科学角。期待我们能将游戏安放在孩子的童年记忆里,让他们在游戏中吟唱嬉戏,获得情感熏陶和精神慰藉。

    (作者系辽宁省本溪市明山区实验小学校长)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