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办学绽芳华 多举措促精准就业
文华学院前身是创建于2003年的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2014年经国家教育部门批准转设为独立设置的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的办学宗旨,全方位、全过程教育引导大学生增强就业意识,将大学生职业发展、就业教育和就业指导纳入“三全育人”重要内容,把就业育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就业质量取得可喜成绩。
20年来,学校先后获得“2022年度高校就业工作创新奖”“2018年度·就业典型高校”“中国社会影响力民办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就业型大学”“品牌影响力民办高校”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及用人单位对文华学院满意度均在98%以上。
领导重视
构建“六化一体”工作体系
10月27日,2023年秋季首场大型招聘会“就在武汉,创赢未来”——“学子聚汉”工程文华学院专场于风雨操场顺利举行。文华学院校长陈奎生教授与前来参加招聘会的学生亲切交谈。2021级财务管理专业学生黄信博说:“在招聘会上,陈校长与我们亲切沟通、深入交谈,他鼓励我们学有所成、充分就业,还介绍了当前形势下的数据化趋势等内容,打开了我的视野,让我受益匪浅。希望大家都能够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抓住机遇刻苦学习,找到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学校党委和行政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相关就业政策和要求,扎实推进“一把手”工程。始终把就业工作纳入学校中心工作,就业工作目标达成是年度工作评优的必备条件,形成了一把手领导总体负责亲自抓、分管领导主体责任具体抓、职能部门及学部落实推进齐抓共管的模式,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学校、学部、专业、班级”层层抓落实,为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按照就业管理规范化、就业指导全程化、就业渠道多元化、就业招聘精准化、就业平台数智化、就业服务人性化,构建“六化一体”工作体系。
就业管理规范化。学校工作体系健全,组织机构完善,工作制度优化,工作流程完备,保障条件稳固。学校每学期举行1次校级研讨会,招就处、学部每年召开4次就业工作例会。出台就业数据监测和统计上报制度,健全就业数据上报机制,完善就业核查流程,明确工作要求和相关责任。规范就业工作台账制度,及时掌握学生动态、找出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就业工作台账周周更新、月月结。
就业指导全程化。“课程思政”与“就业育人”有机整合,就业指导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举办各类培训、讲座和比赛,提升大学生就业技能和竞争力。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高年级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课程全覆盖,以打造一到两门省级就业精品课程、特色课程为目标。每年举办20场专业性就业指导讲座,覆盖8000人。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大学生求职大赛等技能比赛。建立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建设就业指导咨询室。开展暑期就业进企业实践活动,举办“新楚匠工厂开放日”“职业生涯体验日”系列活动。
就业渠道多元化。立足武汉,辐射湖北,面向全国。重点开发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群。兼顾国家重点行业、产业发展,拓宽就业渠道。紧盯国家地方基层项目,畅通基层就业路径,目标每年毕业生基层就业人数达到8%—10%。每年与3—5家区级政府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展人才交流。借力“商会经济”新增长点,与省内外5家行业或地域性商会达成战略合作,拓展岗位2000个,实现200人就业。每年完成访企拓岗60家,安置就业480人。深度挖掘校友资源,每年召开1场中型校友专场招聘会。引入2—3家人力资源机构,开展专业化服务,增加就业岗位,安置10%的毕业生。
就业招聘精准化。抓住校园招聘的就业主渠道,有针对性地开展行业、地域专场招聘会,精准推送匹配岗位。与专业精准对接,举办学部专场招聘会;与学生就业意愿和去向精准对接,举办地域性专场招聘会;与产业、行业发展精准对接,举办重点行业专场招聘会。2023年举行大型线下招聘会4场、大型线上招聘会5场、中型线下招聘会3场,举办线上线下宣讲会217场,发布招聘岗位信息60962条。
就业平台数智化。整合国家教育部门、省市就业平台资源,将海量的学校资源、毕业生信息、用人单位、招聘职位数字化,从而促进就业工作提质增效。网上签约,健全学校毕业生网上签约系统。通过简历系统在线编辑简历,开展智能视频模拟面试。以大数据技术为基础,打通原有数据“孤岛”,实施就业管理、就业服务、就业招聘各个环节中的具体任务,场景化地解决问题。
就业服务人性化。学校就业工作以人为本,为师生和企业服务,结合个性化教育重点关注困难帮扶群体。面对学生,就业指导进班级,主动联系车辆为学生参加校外招聘会、参观企业提供便利。面对企业,热情接待,简化流程,开展招聘后的跟踪服务。面对学部,简化数据上报程序,减轻学部工作量,前往学部开展工作技能培训,一对一讲解工作方法。
个性化教育
成就学生立志成才
10月26日,党委书记郑畅给学生开展题为“青春担当、强国有我,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思政第一课。课堂结束后,2022级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黄雨芹说道:“在课堂上我深深感受到了思想上的碰撞,我们要将郑书记今天所讲述的内容,融入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去,提升自身的政治理论修养,为自己的大学生活以及祖国未来的新征程添砖加瓦。”文华学院注重个性化教育,给学生创设空间,促进学生立志成才。
学校创建“三九”个性化教育模式。抓住“潜能、立志、空间”三个关键点,实施“三个一”行动,分步推进“一人一规划、一生一课表、一师一优课”;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推动个性化教育走向深化。个性化教育得到多位教育专家学者的认同。
学校为学生个性发展搭建多样化平台,让每名学生都能找到自由发展的空间。譬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严梓唯,在潜能导师和团队的带领下先后发表6篇学术论文,包括4篇SSCI/SCI,成功申请到英国G5院校的伦敦大学学院研究生;会计学专业学生李浩,克服身体与生活中的各种困难,自强自立、拼搏奋斗,先后获得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2023年度湖北省“长江学子”等荣誉称号,现被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研究生录取;中职生陶志伟在潜能导师和任课教师的帮助下,订规划,立志向,克服文化底子薄弱,勤奋刻苦学习,连续三年获校级一等奖学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兰州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
访企拓岗,产教融合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现在累计有139名文华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我公司工作。”2022年7月20日,武汉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湖北区域总经理周星在文华学院校企合作研讨会上向校领导介绍。这场会议学校邀请了26家企业的33名负责人参加座谈。
学校坐落于“武汉·中国光谷”腹地,高科技企业云集,依托光谷良好的产教融合基础,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核心,走应用型民办高校高质量发展之路。学校构建了特色鲜明、齐全的学科专业体系,将专业链嵌入地方产业链,规划“6—4—2”重点学科专业布局,培育了一批高水平新工科、新文科专业。学校“通信工程”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专业获得国家一流本科课程。“数据科学与光电信息、智能传播与文化品牌”2个学科群获省级特色优势学科群立项,3个基地获湖北省重点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启动的全国高校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不断加强与本地区企业、政府职能部门、人才服务机构的联系,实施校企合作与校企联动,联合举办大型招聘系列活动,建立健全就业市场保障体系。
“2023年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实地走访企业55家,落实毕业生签约316人。与企业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需求及对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注重加强实习、实践就业基地的建设。不少用人单位称赞学校毕业生“素质高、能力强、用得着、留得住、成长快”。
专业教师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自然融合,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创新工作室自然打通,通过项目式教学,机电学部的Dteam创新工作室、MIS创新工作室、3D打印创新工作室、节能减排工作室等得到快速发展,学生通过项目的参与和学科竞赛,成长为社会发展所需的高水平复合应用型人才。
通过个性化教育与专业相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极大提升。学校抓住机会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竞争力。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部“创新校企合作 打造毕业即就业一站式就业模式”成功入选湖北省教育部门2022年度普通高校院(系)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精准施策
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023年,屈代源、卢琛展、赵光宇等12名毕业生考上国家或省市公务员。秦洋、胡伟、陈佳辉等8名学生考上“双一流”高校硕士研究生。沈钦鹏等成功申请了13项专利,就业技能明显提升。建筑学专业学生王祎妮、通信工程专业学生董骐华、环境工程专业学生梁茜娅等也纷纷考入理想学校。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家长教育] 妇产科专家告诉你:到底多大年龄,才算高龄产妇?不妨提前了解下 (2023-03-11) |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